■本报记者 杨怡明
随着电子支付的发展,现金收付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拒收现金现象时有发生。为了维护人民币法定货币地位,改善现金收付环境,中国人民银行从2023年10月起开始了为期半年的拒收现金专项整治工作。
近日,人民银行举行拒收人民币现金专项整治工作媒体吹风会,通报这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及下一步着力点。
两个月累计摸排经营主体141.1万家
在吹风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货币金银局局长罗锐表示,人民银行在保障现金供应基础上,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会同会商机制成员单位,组织商业银行,扎实推进专项整治工作。
一是全面摸排。完善商业银行网格化管理机制,组织开展拒收现金全面摸排工作。截至2023年12月24日,累计摸排经营主体141.1万家。二是依法处罚。对公众关注度高、影响范围大的违法主体实施处罚并公示曝光,对公众关注度较低、影响范围较小的小微违法主体实施警示教育。专项整治期间,完成了六起拒收现金行为处罚程序。三是宣传引导。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组织商业银行,借助公共交通、广播电视、互联网平台等渠道,以现场集中宣传、商户上门宣传、“人民币现金日”专题宣传、线上宣传等形式,广泛开展宣传工作,不断强化公众现金法偿观念,提升经营主体守法意识。
“现金服务是最基础的金融服务,在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服务实体经济、维护金融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罗锐表示,现金支付对于实现金融普惠和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现金使用几乎不受环境、场景、物质条件限制,不需要银行账户、手机终端等应用基础,对老年人、农村居民和低收入人群等特定群体至关重要。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组织进一步落实全面摸排、依法处罚、宣传引导等各项工作,强化现金服务基础保障作用,扎实、深入推进专项整治工作。”罗锐说。
为县域老年人提供特色现金服务
如今,非现金支付方式的广泛应用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积极、深远的影响。对于为什么仍要整治拒收人民币现金行为,罗锐表示,一方面是维护人民币法定地位,另一方面是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此外还保障多元化支付方式的和谐发展。
“目前已经形成现金、银行卡、电子支付并存的多元化支付体系,满足不同市场主体的支付需求。现金在保障公众支付权利、促进文化传播及极端情况下稳定公众预期等方面具备优势。非现金支付是在现金基础上的发展。二者兼容共生,和谐发展。”罗锐说。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金银局副局长张萌提到,现金使用以农村地区和老年人,尤其是65岁以上老年人为主,特别是县域老年人对现金依赖较强。
“据抽样调查,老年人中经常用现的人数占比超过75%。其中,县域老年人经常用现人数占比为80.4%,城市地区老年人经常用现人数占比为67.6%。此外,批发零售等行业的小微商户、进城务工人员等使用现金也比较多。”张萌说。
张萌表示,为提高老年人等群体现金存取业务便利化水平,人民银行组织商业银行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充分了解老年客户办理现金业务的问题和诉求,针对养老金发放等特殊时点、中小面额人民币等特殊需求,做好预判和准备,提高现金服务前瞻性。二是针对集中存取等情形,组织做好业务咨询解释、分类引导办理等工作,提高现金业务办理效率。三是为老年人提供现金业务优先窗口、绿色通道,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特色现金服务,提高现金服务的温度。
将集中做好拒收现金专项整治工作
谈及未来人民银行如何继续做好整治工作,张萌表示,首先,扎实推进全面摸排。组织商业银行依托网格化工作机制,深入摸排涉民生场景、涉外场景经营主体是否具备现金收付条件、是否存在不愿收取的情况,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将就有关情况进行暗访抽查,确保相关工作落地落细。涉民生场景主要包括基础公共服务、行政事业性收费、交通运输、大中型商业、公园景区和小微经济等,涉外场景主要包括移动通信、餐饮住宿、公共交通等。
其次,持续推进宣传引导工作。通过多层次、广覆盖的宣传,推动公众了解不同场景收付规范,不断巩固拒收现金违法的共识。
第三,进一步实施查处。对线索逐一核实,对于公众关注度较高、影响范围较大的拒收现金行为实施处罚并进行公示曝光,充分发挥警示作用。
“如果公众遇到拒收现金行为,可明确告知对方其行为违法,保留相关视频、音频证据,并向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投诉举报。我们将按照有关法律和执法程序规定,对事实进行核实,并视行为性质、情节轻重、影响范围大小等,给予批评教育、警告以及罚款。”张萌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