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怡明
随着低碳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绿色金融体系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目前,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已形成以绿色贷款、绿色债券为主的多层次多元化绿色金融市场,为服务实体经济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28.58万亿元,同比增长36.8%,比上年末低1.7个百分点,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6.6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6.98万亿元。
与此同时,我国绿色金融在推动绿色农业发展、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等方面正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方面,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力度不断增强。日前,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到“在普惠金融重点领域服务中融入绿色低碳发展目标”。
在受访专家看来,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是有机融合的关系,普惠金融或成为绿色金融与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方向。绿色金融可以为普惠金融提供有力支持,通过对绿色企业和项目提供信贷资金,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同时,普惠金融可以为绿色金融展业拓展市场空间,将金融服务进一步覆盖至长尾客群。
目前,已有不少银行出台相关文件,推出系列举措,促进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深度融合。
例如,交通银行日前签署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共建协议,助力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江苏银行将推动中小微企业低碳转型作为“绿色+普惠”融合发展的重要方向,出台绿色普惠金融业务发展指导意见,并创新推出“环保贷”“绿色供应链融资”等特色产品,解决中小微企业低碳转型过程中遇到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贵州农信出台《关于打造县域绿色普惠银行标杆支持贵州省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的意见》,探索符合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特点的“绿色银行”建设路径。
另一方面,金融机构还不断加大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力度,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乡村振兴,推动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
例如,建设银行在广东为当地某电力公司建设运营“渔光互补”项目提供3.9亿元、15年期的优惠利率贷款,显现出明显的生态效益。农业银行独家承销全国首单“绿色+乡村振兴+科创”三贴标永续中期票据,资金用于助力相关企业提升绿色清洁能源科技创新水平,同时还帮助项目所在区域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完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江苏银行推出“绿色+乡村振兴”融资模式,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农业发展、农田土壤污染治理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邮储银行湖南省分行推出个人碳账户平台“C邮记”,通过信用乡村、数字乡村及产业乡村构建绿色乡村特色生态体系,探索乡村种植产业农作物固碳核算机制,核算固碳量并将之体现在个人碳能量账户。
在业内看来,当前,绿色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还存在供给和需求不匹配、金融服务流于表面、农业生产者对金融产品和绿色发展缺乏认识等堵点。
为更好地支持乡村振兴,新的一年,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仍应继续提升适配性,通过在技术改造方面的投入,促进日常经营绿色低碳化。同时,加大在农村地区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绿色科技研发、绿色项目改造的力度,并提高农业生产者对绿色产业的认识和接受度,通过宣传教育增强他们转型升级的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