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怡明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金融监管总局”)党委相继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
受访专家普遍认为,对于扎根县域的农村金融机构来说,下阶段应继续聚焦主责主业,在服务乡村振兴、小微企业和“三农”、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
货币政策方面,人民银行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在受访专家看来,这体现出后续将更加关注政策实施效果,发挥政策合力疏通传导效率。早前,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在服务“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方面发挥了精准滴灌作用,下阶段将会继续加强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综合施策支持区域协调发展。
金融监管总局提出,“推动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并提到“加快发展消费金融,积极支持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助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强化重大工程、重点项目的资金保障”。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抓手。近年来,“城乡融合发展”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不断被提及。
针对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成为2024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向《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城乡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手段,可以促进资源、要素、人口在城乡之间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推动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在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看来,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全面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也是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共同繁荣的重要手段。
“这一策略的核心在于促进城市与农村之间实现协调发展,资源、服务和机会的均衡分配。”北京农信合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唐树源告诉记者。
对于农村金融机构来说,下阶段应如何通过优化金融服务来加快城乡融合进程?
王鹏表示,一方面,可以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为乡村企业和农民提供更便捷灵活的金融服务,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另一方面,可以积极参与乡村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此外,还可以探索开展农村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等创新业务,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样化的金融支持。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认为,农村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优化信贷政策、提高服务效率、创新金融产品等方式,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多金融服务,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并通过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等合作,共同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向重点领域倾斜金融资源
监管部门明确,下阶段金融资源将进一步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
人民银行提出,“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持续做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金融服务”。
金融监管总局表示,“围绕做好‘五篇大文章’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普惠金融服务,提升民营小微企业和新市民金融服务水平,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在受访专家看来,农村金融机构应围绕服务小微企业和新市民继续发力。
“关键在于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唐树源认为,包括提供更灵活的贷款条件和更低的利率,以及更便捷的服务方式。同时,也需要通过金融科技的应用,例如移动支付和在线服务,来增加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
柏文喜建议,还应加强数字化转型,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通过科技手段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风险管理,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保障金融服务的安全和稳定;加强普惠金融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小微企业和新市民的金融素养和风险意识。
值得关注的是,“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仍是未来一段时期内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
金融监管总局提出,“把握好时度效,有序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避免‘一刀切’”。人民银行表示,“配合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稳妥做好重点区域和重点机构风险防范化解工作”。
今年以来,中小银行改革化险驶入快车道,省联社改革有序推进、村镇银行结构性重组速度加快……下阶段,中小银行仍需进一步提高防风险能力并做好资本补充。
王鹏表示,一方面要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机制,提高风险防范和化解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增资扩股、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方式补充资本金,提高资本充足率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还应加强合规管理,严格遵守监管规定和法律法规,加强合规文化建设,提高合规意识和能力。
“农村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发行债券或股票等方式进行资本融资,也可以通过与政府部门或其他机构合作获得资本支持,并通过优化资产结构和提高资产质量来增强资本实力。”袁帅补充道。
(编辑 屈珂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