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田耿文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
近年来,我国粮食产能逐年提升。2023年,中央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继续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资金规模,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100亿元,多措并举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据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908.2亿斤,比上年增加177.6亿斤,增长1.3%。这也是我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再创历史新高。
粮食的丰产丰收让我们有了“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底气。但受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粮食供需仍存在结构性矛盾。为此,必须从战略高度把握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筑牢国家安全根基。
“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通过鱼肉蛋奶消耗的粮食太多,同时饲料用粮的大幅度增长,造成粮食供给还不能满足人们需求,所以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至关重要。”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徐祥临对《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A1“虽然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持续高于世界人均水平,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但由于我国人多、地少、水缺,耕地后备资源匮乏,多数省份粮食产不足需,结构性短缺、区域性不平衡,部分农产品较大程度仍依赖国际市场和‘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决定中国的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顾问郭天财向《农村金融时报》记者介绍说。
如何抓好并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郭天财进一步表示:“需要以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为根本要求,围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和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的目标任务,紧紧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积极推动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共同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
“在保护农田数量的同时,也要特别强调提高耕地质量,也就是要高标准农田建设。”徐祥临介绍,高标准农田建设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如果全国能建到10亿亩最多到11亿亩的高标准农田,就可以解决人均粮食生产量1100斤的生产能力。“此外,还要在育种方面加大力度,培育更多的适合各个地区不同土壤气候条件的新品种,以此来保证粮食等重要农作物的供给。”徐祥临表示。
耕地和种子对于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科学技术同样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郭天财表示,需要积极推进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持续增产与防灾救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全面推进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融合配套,做到“开源与节流并重、增产与减损共抓”。
“农业机械的质量提升,以及农业机械化的普及推广也至关重要。”徐祥临指出,比如,加大对适宜山区丘陵地带耕作的农业机械的科研和普及应用。
“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问题。”徐祥临表示,让种粮的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包括养殖等农副产品的生产不吃亏,投入的资金和劳动力能获得相应的报酬,才能有效提高种粮农民的积极性,确保农业生产的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