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怡明
近段时间以来,“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成为焦点话题之一,多项文件、多场会议均有提及,监管层面也表示将会配合制定相关方案。可以预见,中小金融机构改革进程将会进一步加快。
在此过程中,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既需“外力”推动,更需苦练“内功”。除了依靠国家政策支持和监管部门推动外,中小金融机构也应坚持主体责任,聚焦主责主业,坚定回归本源。
一方面,中小金融机构需加强公司治理,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主体作用的发挥有着较大影响,就现实情况看,部分中小金融机构股权结构较为分散,且股东资质较差,虚假出资、关联交易等情况也时有发生。因此,中小金融机构应进一步捋顺内部控制体系,优化股权结构,加强监管力度并对股权和关联交易进行常态化专项整治,在此基础上,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力度,提升董事会的独立性和专业性。
另一方面,中小金融机构应着力打造自身“不可替代性”,提高差异化竞争力。
首先,中小金融机构应继续深耕普惠金融。尽管目前大型金融机构服务中心不断下沉,但中小金融机构在本地客群服务方面往往更具优势。如机制灵活、决策链条短、有经营自主权、产品服务契合当地、网点覆盖广、有着人缘地缘本土化优势等,这些优势和特点使深耕细作“三农”领域多年的中小金融机构拥有着稳定的客户群,在助力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中小金融机构应继续发挥“本土金融机构”优势,从创新贷款产品、派驻金融专员入村入户等方面入手,优化县、乡、村三级全覆盖普惠金融服务体系。
其次,绿色发展是大势所趋,尤其是县域地区绿色金融发展潜力较大,中小金融机构应在深耕普惠金融的基础上,继续探索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融合发展,在推动自身转型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取得“1+1>2”的效果。
再者,中小金融机构应加快数字化转型进程。对于中小金融机构来说,在科技水平方面比肩大型金融机构并不现实,但适度有序推进数字化转型有助于中小金融机构更好地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因此,中小金融机构可以从加快业务线上化和数据化、优化线上业务流程入手,通过逐步摸索和学习先进经验,不断加强数据治理能力,还可以通过优化手机银行APP、打造智能化营业网点、搭建多样化涉农应用场景等举措,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
总的来说,“打铁仍需自身硬”。在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通过合并重组等方式化解风险的同时,低风险中小金融机构也要“居安思危”,积极寻求业务转型,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