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郝飞
日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新疆监管局发布《关于若羌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定向募股方案和变更持股10%以上股东的批复》,核准若羌县农信联社定向募股方案,本次募集股份8000万股,定向募股后,股份共计22842.95万股。批复还要求,若羌县农信联社防范和化解风险。
记者梳理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行政许可信息发现,今年以来,各级监管部门已发布约10起农信社定向募股或股权变更的批复,其中各级国资入股占据主力位置。
接受《农村金融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普遍认为,引进外来股东是农信社化解存量风险的重要方式。在引进股东时,各级国资企业及省内农信机构是主要来源。
地方国资入股提升化险速度
“高风险农信社”是指监管评级为六级的农信社,以及监管评级为五B级且主要监管指标呈下行恶化趋势的农信社。如何推进高风险农信社改制成为整个农信改革过程中难啃的“硬骨头”。
为化解农信社风险,近年来,各地出台一系列措施。比如,东北某省加快推进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明确历史包袱特别重的农信机构,可在政府帮扶的基础上,引进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单一企业对监管评级5级和6级的机构持股比例分别不得超过20%和30%,由战略投资者消化不良资产。
该省一位农信系统从业者告诉记者,由于入股农信社分红、以及股权转让等都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因此民营企业入股农信社的积极性不高,多数情况下都是当地国企在政府部门的协调和推动下入股。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研究员郝志运向记者表示,地方国资入股农信社,有利于地方国资更好监督、支持和服务本地农信系统的经营发展,更有效帮助农信社解决资本金不足的问题,优化股权结构,进一步提升公司治理和业务经营水平。同时,地方国资入股有利于农信机构加强与地方政府协调互动,保障农信系统坚守“支农支小、服务地方”的定位,深耕扶持本土产业,服务区域实体经济、普惠小微和乡村振兴,持续支持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工程执行主任袁帅认为,国资入股可以为农信社注入大量资本,提高其资本实力和经营能力,从而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
黑龙江省一位县级农信联社理事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地方国资入股该联社后,加快了该联社全面化解风险的速度,切实提升抵御风险的能力。在地方国资支持下,该联社不断完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加强日常监测和专项审计,保持正常的备付率水平和充足的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该联社还持续关注资产负债期限错配情况,调整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积极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降低集中度风险。
省内帮扶模式呈现多元化
除用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方式来化解风险外,近年来,更多农信社是在省联社协调下,通过省内经营较好的农信机构援助方式化解风险。业内将这种化解方式称为省内帮扶。这种省内帮扶的方式还在不断演化,其核心内容是通过大帮小、强带弱的方式提升农信系统总体经营能力。
从短期看,省内帮扶模式有助于改善被参股农信社的资产质量和经营管理,拓展参股机构的业务范围,实现双方互利共赢。从长期看,有助于提高区域农信机构整体经营实力,夯实行业发展基础。
郝志运认为,这种农信系统内“以大带小”模式日益增加。相较于其他外部投资者,农信系统内部单位之间对彼此的经营管理模式、风险管理方式和公司治理情况更加熟悉,特别是省内农信机构入股,也利于保持系统股权结构稳定。
袁帅认为,通过省内经营较好的农信机构援助方式,可引入经验丰富、经营良好的机构来帮助化解风险,提供业务支持和管理咨询,增强农信社运营能力,从而更好防范和应对风险。这种方式为被援助的农信机构在业务转型和风险处理过程中提供支持,帮助其提高经营水平。
(编辑 张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