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郝飞 王爱静 通讯员 刘承南
遍布城乡的民营小微企业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但是其大多数规模较小、竞争力弱、易受外部环境波动影响,因此较难获得银行首贷。
一直以来,各地农商银行都是支持民营小微企业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在缓解首贷难方面,各地农商银行不断探索,逐步积累起丰富经验。
农商银行如何支持信贷人员拓展首贷户?如何借助多方力量服务更多首贷户?为此,《农村金融时报》记者就相关问题与浙江舟山定海海洋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方勇刚进行了访谈。
记者:首贷户征信数据少,较难客观评价其风险进而放贷。贵行如何支持信贷人员拓展首贷户?如何控制风险?
方勇刚:我行通过内部激励制度与外部实地走访双向互补,支持信贷人员拓展首贷户。
一方面,加大行内对小微企业贷款的考核力度和正向激励力度,将单户授信1000万元及以下小微企业贷款户数新增等小微信贷相关指标作为重点考核内容之一。制定全年性的落实民营企业授信尽职免责工作方案,出台细化且可操作的扶贫及民营企业贷款尽职免责管理办法,让客户经理“敢贷、愿贷、能贷”。
另一方面,在全行范围内开展民营企业普惠大走访主题活动,总行领导班子联系驻点、经营单位落实责任,全行117名金融服务联络员通过全范围的走访,实现对民营企业“贷款优先发放、额度优先满足、困难优先解决”的“三优”政策。加大精准对接力度,制定企业融资“三张清单”,切实打通企业融资最后一公里,结合“百名行长进民企”“千家民企百日行”等活动,提高区域特色产业贷款覆盖面,提升辖内商贸业、海运业、制造业等实体企业的首贷满足度。
我行全面了解辖内各类民营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资金需求情况,摸清企业当前面临的主要困难及原因,对有首贷需求的小微企业建立普惠档案,根据建档情况,制定辖内企业“三张名单”,并针对名单内每家企业的融资需求情况建立“三张清单”,制定一企一策金融支持方案。
在控制风险问题上,部分企业成立时间短、资产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尤其是文创型、科创型小微企业,在初创期轻资产经营,市场接纳度低,孵化率极低,生产经营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因此,首贷小微企业具有“缺信息、缺信用、缺抵押、缺担保”等共性特点。我行依托浙江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舟山E周融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了解企业纳税、行政处罚、涉案等政务信息,查询企业实际控制人、主要股东等重要人员的征信信息,推广应用智能风险管理系统,将客户风险识别预警融入信贷管理全流程,综合分析行业、产品、区域等风险变化趋势,及时调整授信管理政策,强化贷款管理,提高重点领域信贷投放审慎性。
为此,我行同步加大产品创新力度,通过现场走访、信息查询、税务及银行账户分析等手段,逐户评估无贷小微企业,创新推出“首惠贷”专项信用贷款产品,建立“无贷户-首贷户-伙伴客户”递进式金融服务路径,为首贷户提供全流程金融服务,进一步打造本土小微企业贷款品牌。
记者:为促进更多民营小微企业获得首贷,很多地方政府部门设立首贷户风险担保资金,并出台银行支持首贷户的奖励方案。贵行如何借助多方力量服务更多首贷户?
方勇刚:我行深化与市区两级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合作,签订“总对总”批量担保业务合作协议,创新推出“小微政担贷”业务,优化流程机制,为无法提供有效担保、融资困难的首贷户提供担保贷款支持。
同时,我行加强与税务、工商、科技等政府部门的合作,搭建合作平台,政府“做媒”,银企“相亲”,深入挖掘处于成长期,有潜力、有市场、有前景但尚未获得银行贷款的民营小微企业,有针对性地进行首次信贷资金支持,同进积极探索和创新符合民营及小微企业需求的融资担保体系,不断创新信贷产品,拓宽企业融资担保范围。
首先是加强政银信用信息互用。持续推动全区域“税银合作”,优化授信额度测算模式、纳税证明材料等流程,扩大了借款人范围;与当地经信局建立信息互通机制,为中小企业提供500万元以下信用贷款授信。
再者是加大科创型小微园区入驻企业的扶持力度,创新推出“科创贷”贷款产品,并与定海海洋科学城、普陀湾众创码头等小微园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有效解决轻资产科创型小微企业首贷难问题,提高小微园区内小微企业的首贷率,共同推动科创型小微企业孵化成长。
根据企业实际需求,我行积极应用股权质押反担保、应收账款、商标专利权、海域使用权等特色质押业务,深化银、保、担等多方合作,保持合理投放节奏,贷款规模主要用于投向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推广政银保、兴业育苗贷款等,拓展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提高更宽泛行业、更多数量小微企业的首贷可获得能力,用高价值的政务数据打通银企对接渠道,真正让金融活水对小微企业进行精准滴灌。
截至8月末,全行已拓展首贷户432户,贷款金额7.1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