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田耿文
在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的数字人民币展示专区,多家银行均展示了数字人民币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还推出诸多满减优惠活动。
在这里,观众可以沉浸式体验数字人民币的便捷和高效,对数字人民币有更直观、更感同身受的了解。不少观众表示,感受到了数字人民币正加速奔向生活细微之处,对数字人民币的未来发展满怀憧憬。
应用场景进一步丰富
本届服贸会上,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北京银行、蚂蚁集团、腾讯等多家机构联手打造金融服务“重头戏”,带来标准IC卡、智能手环、数字工牌、智慧学生证、电子老年证等数十款数字人民币硬钱包产品,集中展示“数字人民币+”交通出行、餐饮住宿、智慧政务、乡村振兴、绿色金融、普惠民生、文化旅游、跨境结算等场景的融合应用。
作为本次服贸会上的一项数字人民币“黑科技”,SIM卡硬钱包是以通信运营商发行的SIM卡为安全载体,加载数字人民币钱包应用,打造一卡多应用的融合应用场景,具有安全可控、通用便利、无电支付、余额共享等特色。
腾讯公司展示了具备“可复用、广覆盖、轻门槛、低风险”特征的“数字人民币红包助手”小程序,助力各城市开展数字人民币消费券活动,用户可通过该小程序使用预约、订阅、报名、查询、搜索等功能。
在本次服贸会上,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将作为数字人民币IP形象的“圆圆”授权给了作为运营机构的各家银行。在不同银行展位上,“圆圆”亦有差别。例如,兴业银行展出的“圆圆”是戴着冲锋镜的“小超人”;建行展出的“圆圆”戴着熊猫帽子;工行展出的“圆圆”则变成了机器人的模样。
“数字人民币在我国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具有积极意义,不仅为进一步完善数字人民币设计和相关法规提供了试验机会,还为相关金融机构、企业、消费者等更近距离接触数字金融创造了条件。”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正平告诉《农村金融时报》记者。
更注重人性化
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此前公开表示,数字人民币可以为残疾人、老年人、非居民和其他主要普惠金融服务群体提供无障碍、高效的产品线,使他们能够亲身感受到这些产品不仅实用,而且易于使用,并逐步喜爱使用。
在此次服贸会金融展上,便于无智能手机人群使用的“硬钱包”,成为多家银行展示的重要内容。记者在现场看到,观众可以通过扫码领取数字人民币“硬钱包”,该“硬钱包”是一张黑色银行卡片,卡的背面印有该“硬钱包”的编号。观众可以打开数字人民币钱包App,将卡片贴在手机背面,即可通过“碰一碰”功能,对卡片进行绑定,并在App中完成充值。
“商户接受消费者用数字人民币支付后,可以将数字人民币免费转到银行卡账户。”农业银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另外,商户还可以将数字人民币继续在进货、支付预付款等方面直接使用,比银行转账更为方便。
此外,数字人民币还可以完成“刷脸支付”。据网商银行工作人员介绍,在试点城市,数字人民币已可在支付宝上应用。如果想要使用数字人民币进行刷脸支付,只需在支付宝上操作支付设置,将已开通的数字人民币钱包置顶即可。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服贸会上,京东科技携手工商银行,共同推出数字人民币基于智能合约的全链路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将数字人民币与供应链金融业务结合后,数字人民币的可编程性和安全性可解决资金监管难的痛点,银行账户松耦合和支付即结算的特性可有效解决资金流转周期长、效率低的痛点。
不断拓展试点新方向
在服贸会石景山国际开放合作论坛上,北京银行与石景山区人民政府、科幻创新中心、追光人科技等8家企业签约,共同建设数字人民币科幻应用场景,达成“科幻贷”合作意向,并首发“长安三万里”科幻硬钱包,标志着石景山区“数字人民币综合性试验区”启航,同时也进一步拓展了北京市数字人民币试点新方向。
据了解,石景山区将以科幻创新场景为引领,以消费、民生、政务三大基础场景为特色,拓展数字人民币全门类应用,让数字人民币与城市烟火气深度结合,打造“数字人民币综合性试验区”,重点推动数字人民币在产业发展、社区民生、政务服务等方面的创新应用,让数字人民币真正惠及千家万户。
“数字人民币同实物货币一样,适用‘占有即所有’规则,以币串体现价值,储存在用户开立的钱包内,并通过钱包进行支付结算。用户是钱包内数字人民币的所有人,通过对钱包的占有和控制实现对数字人民币所有权的公示。”在2023年服贸会金融服务专题主论坛——2023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上,穆长春表示,数字人民币是利用最新的网络和移动支付技术,通过组织形式和业务模式的再造,实现对货币发行和支付体系的一次大的升级,既有现钞的物权特征和匿名功能,又具备电子支付工具的便携易用和可追溯性,升级成为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通用型支付工具。
“预计数字人民币未来的应用会进一步扩大,逐步实现央行提出的替代M0的目标。”张正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