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频道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九游会·J9农金频道要闻

共同富裕的机遇在哪 省联社改革路在何方 小微金融服务该怎么做……这些都是——农村金融的两会期盼

03-08  来源:农金网 

    

      本报记者孙金霞 郑源源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三月的北京,又迎来全国两会时间,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带着人民的期盼,共聚一堂建真言谋良策。

    全国两会同样牵动着农村金融领域工作者们的心。今年的“两会”将释放哪些信号?农村金融领域会有哪些新动向?……他们希望能够从全国两会传递的讯息中找到答案、得到启迪、进一步明确未来发展的方向。

    两会前夕,本报编辑部开展了“两会·农金热词调查”,来自全国农村金融领域的工作者踊跃参与,根据调查结果,我们梳理出4个他们最为关心的话题,包括共同富裕、农信社改革、绿色金融和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期待能够从两会中找到答案。

    共同富裕萌发新活力

    近年来,共同富裕成为热议的话题之一。

    当前,我国人均GDP已超1万美元,要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延续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迫切需要推进共同富裕。

    相关专家表示,促进共同富裕既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之际发出的动员令,也是金融业的重要任务和重大机遇。

    金融如何助力共同富裕,成为金融系统内热议的焦点。

    “实现共同富裕,根本在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金融促进共同富裕,关键在于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近期,兴业银行董事长吕家进在出席某会议时表示。

    在吕家进看来,金融业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促进共同富裕的基本着力点。

    “我们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助力实体经济科技创新;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普惠金融,助力实体经济补链强链。”吕家进说。

    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则认为,金融助力共同富裕基本上不可能沿袭“让利”的路径,因此实现共同富裕,需要找到适当的抓手。

    “那些为中低收入群体创造收入的小微企业、农村合作组织以及方兴未艾的‘零工经济’等,正是这样的抓手,这意味着,扎扎实实支持这些经济主体的发展,为‘就业优先’国策贡献力量,应是助力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李扬说。

    另外,记者调研发现,目前政策性金融可能是助力共同富裕的主要机制和途径。同时政府和金融管理部门推行多年的普惠金融和小微企业贷款,是迄今为止较成体系助力共同富裕的抓手。

    不管如何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

    在多方聚焦下,金融机构如何助力共同富裕,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较为关注的话题之一。

    从目前已经公布的提案来看,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在《关于进一步发挥保险在三次分配中的功能作用》的提案中提到,在实现三次分配和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保险是重要的分配机制和保障机制。商业保险参与三次分配后,能够更加精准地匹配弱势群体,目标人群更为准确,更具有针对性和公平性,有助于在全社会进一步建立健全保障机制。

    他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将保险制度纳入三次分配的整体发展格局和框架体系中。由政府主导,在三次分配的运行机制、制度安排和后勤保障等方面做出明确指示,建立商业保险的精准保障和风险分散机制,鼓励引导商业保险健康持续发展。

    省联社改革形式多样

    “农信社改革进展很好。”两会前夕,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回答关于省联社改革相关提问时如是说。值得一提的是,在“两会·农金热词”调查中,“省联社改革”成为当仁不让的热点第一名。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农信社改制为农商行,以及2020年《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实施意见》出台,新一轮农信改革进程加速,省联社改革成为此轮重点。去年,在监管层多次重要会议上均提到省联社改革,并透露出各省改革方案上报的进展情况。

    在酝酿了近两年之后,进入2022年,省联社改革终于在业界期盼中奏响序曲——银保监会和浙江省在1月的同一天公布:将把浙江省联社改制为浙江农村商业联合银行。

    业内人士表示,农信社改革是这两年深化金融改革的重要课题。今年,应有不止一家省联社改革方向或细节公布。

    对于业界关注的省联社改革路径选择,郭树清在发布会上也指出,改革的方向是一样的,无论是中小银行还是农信社,省级联社还是县级联社,都是要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但在具体的组织形式上可能有差别。

    “现在各省都有方案,我们正在指导完善修改。”郭树清介绍,有的选择由下到上持股,有的是双层结构,省联社是一级法人,县联社是一级法人;有的是三层结构,地市也是一级法人。还有一个省里组建几个农商银行,多个板块;也有极少数分成两到三个农商行、农信社。

    记者注意到,近期东莞农商行管理权由广东省联社移交至地方政府。此前,已有深圳、广州、珠海三地农商行脱离省联社系统,并以控股或参股方式管理一部分农信机构。广东农信打造多银行板块的改革方向逐渐明朗。

    不过,郭树清强调,形式可以多样,但地方党委政府一定要加强管理,要加强党的领导,从实际出发,推动建立职业经理人的市场,管理团队要有基本的资质要求,还要规范公司治理结构,“三会一层”必须健全,严格按法律规范。更要吸取过去的教训,对股东进行严格审查。

    “不能再形成一股独大,关联交易,挪用资金,直接把银行资金或保险费用于加杠杆、搞其他投资。”郭树清表示,“总之,农信社改革进展情况还是很好的,但是也需要时间。”

    绿色金融发展仍有巨大空间

    2020年,我国正式提出“双碳”目标,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四五”规划中均提到要制定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发展绿色金融已成为金融机构普遍共识。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实现碳中和的时间更短、困难更多、任务更重,低碳转型与绿色发展为金融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与责任。

    为此,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确立“三大功能”“五大支柱”的发展思路,并出台碳减排支持工具。

    在此背景下,各家金融机构越发重视绿色金融。如农业银行近日印发《中国农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规划(2021-2025年)》,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为全行“十四五”时期绿色金融战略实施指引方向。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末,中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5.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成果显著。但与此同时,在“双碳”目标驱动下,中国绿色信贷产品规模远未满足相关投融资需求,尚有较大增长空间。

    与应对气候变化和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风险保障需求相比,中国绿色保险发展也仍有巨大空间。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的调研数据,2018年至2020年,保险业累计为全社会提供45.03万亿元保额的绿色保险保障,支付533.77亿元赔款。

    在此背景下,如何发展好绿色金融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关注的话题之一。

    近日,周延礼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双碳”战略目标下,当务之急是做好绿色金融和绿色保险的发展。

    “‘十四五’时期,是碳达峰的窗口期,未来5年,我们要做好规划,把关于碳达峰碳中和一系列决策部署结合银行业保险业实际情况,处理好发展与减排整体布局,加快推进绿色金融,为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周延礼说。

    他建议,一方面要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健全绿色金融监管的制度框架,完善统计检测和考核评级体系;另一方面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绿色制造,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精准聚焦中小微企业纾困发展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是今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稳住中小微企业对稳住我国经济基本盘、稳住就业、稳住民生意义重大。

    去年以来,各部门出台针对中小微企业支持政策20余项,涉及减税降费、融资促进、稳岗就业等多方面。特别是去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的通知》后,财政、税务、央行、银保监会、发改委等部门陆续出台一系列配套举措,进一步加大助企纾困力度,政策举措和效果逐步显现。

    两会前夕,财政部副部长余蔚平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财政部将精准聚焦中小微企业纾困发展,进一步加大税费优惠力度,综合运用融资担保、贷款贴息、奖励补助等方式,引导撬动金融资源流向中小微企业。

    数据显示,2021年,财政部继续实施减税降费,对制造业小微企业的国内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全部缓税,制造业中型企业按50%缓税。去年减税降费约1.1万亿元。

    为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2021年,中央财政安排奖补资金30亿元,支持扩大小微企业融资担保规模,降低担保费率,全年为市场融资主体减轻担保费用超100亿元;继续加大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力度,全年中央财政拨付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和奖补资金63.36亿元,同比增长65.9%。支持打造普惠金融示范区,优化中小微企业融资环境。

    与此同时,人民银行运用一系列货币政策工具,助力小微市场主体渡难关、谋发展。在2020年安排1.8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的基础上,去年,人民银行又增加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并适时降准释放长期资金,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信贷投放。

    据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介绍,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人民银行出台一系列措施,包括降准0.5个百分点,召开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引导1年期LPR下降5个基点,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两项直达工具转化为市场化政策工具,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

    去年,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9.7万亿元,同比增长25.8%;普惠小微授信户数增至4813万户,同比增长45.5%。

    今年全国两会,也有不少代表、委员提交了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建议和提案。

    全国政协委员、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党委书记、行长殷兴山表示,要充分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作用,进一步提升小微金融服务质效。他从加大对小微融资担保的考核引导、完善小微融资担保的风险分担机制、构建对小微融资担保的奖补机制、增强融资担保机构的资本实力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周延礼表示,支持企业开展存货与仓单融资,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措施。为此,他建议制定《仓单法》。此外,他还建议将企业非金融信用信息纳入央行征信系统,以增强对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精准性。

    责任编辑:曹沛原

九游会·J9 - 中国官方网站 | 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 《农村金融时报》电子报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