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频道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九游会·J9农金频道省联社动态

德化农信联社聚力“五个一体”,构建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

11-13  来源:农村金融时报 

    

图片来源为德化农信联社

   为打破不同市场主体之间的壁垒,把乡村振兴上的各种组织通过金融纽带有机联系起来,近年来,德化农信联社以省农信联社“三三战略”为指导,秉承“利他共生、开放共享”的理念,践行“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模式,聚焦“党政所需、农村所缺、农民所盼、农信所能”,持续推进集政策之力、资源之长、平台之效、人才之智的“共赢式参与”,形成政银村企农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助力乡村组织、产业、生态、人才、文化振兴,全力打造具有德化农信特色的“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

    党建领航,构建组织共同体

    打造政银互联的金融助理队伍。紧跟“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决策部署,聚焦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三条跑道,搭建县、乡镇、村三级党建联络机制,与党政部门、乡镇党委、行政村党支部之间建立党建互联关系,通过党委协作互联、村社共建互联、党员创业互联,创建一支以高质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主要目标的“党建+金融”双基联动工作队伍。截至9月末,该双基联动工作队伍由德化农信联社聘任县委组织部等单位党员领导干部、各乡镇党委组织委员、217名村(社区)书记分别担任德化农信联社党建指导员、乡村振兴信息员;县委组织部聘任36名德化农信联社理事长、业务骨干、金融助理担任三级乡村振兴金融指导员,共同推动金融供给向乡村振兴重点产业流动。

    创设银居共建的金融服务点。抓住社区创建“党建+”邻里中心关键契机,创建“党建+”邻里中心金融便民服务点,探索金融融入社区公共服务模式。一是参与社区治理,金融助理在“党建+”邻里中心内设置工作点,建立社区与农信社日常沟通渠道,共同研究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具体措施,同时联合社区工作人员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教育。二是参与社区活动,结合劳动节、端午节、重阳节等重要节点,共同组织开展节日活动,联合美容美发协会等各类行业协会,为社区居民带去丰富的“金融+民生”的服务体验。三是开展金融服务,向社区居民、企业提供金融咨询和服务,为居民、村民办理社保卡激活签约、小额自助转账、人民币兑换等业务,将金融服务延伸至“三农”领域最末梢。截至9月末,已对接26个社区(村)“党建+”邻里中心,首批4家(富东社区、凤凰社区、蕉溪片区、高漈片区)“党建+”邻里中心金融便民服务点正式挂牌。

    强产兴城,构建产业共同体

    依托线上线下两个平台,实现信息共享。进一步打响“福农”字号金融品牌,持续构建“五位一体”服务网络,为乡村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一是推动福农综合服务平台应用。与县农业农村局就福农综合服务平台落地应用签订推广战略合作协议,该系统包含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产权制度改革、农村产权交易、新农主体管理、乡村治理和预警监督等12个子系统功能,进一步整合农业农村基础数据,推动农村资源要素上平台,助力破解政府服务人力不足以服务农村最后一米的难题。截至9月末,全辖203个村居委会、189个股份经济合作联社资金结算账户均已在德化农信联社落户,经逐户对接新农主体,已累计采集2176户新农主体数据,100%完成新农主体在线评级,为做优做深新农主体金融服务提供有力支撑。二是加快福农驿站便民功能建设。以原有的普惠金融便民点为依托,吸引县农业农村局、工信局、林业局、税务局、行政服务中心、陶瓷同业公会等近20家单位、协会入驻,探索机构“融合”,将政务、党务、商务、医务、民生、金融等资源整合起来,打造“一站式服务”的“福农驿站”,让多部门、多站点的乡村振兴政策、资源通过福农驿站直达乡村“神经末梢”。截至9月末,已建成福农驿站6家,其中1家选址于进城党群城市家园作为旗舰店,解决高城镇化率下的进城人员业务办理问题,余下5家均位于人口相对集中的村落,助力实现政务、金融、民生服务不出村。

    探索农业工业两种模式,实现产业共融。以贯穿农业、工业全产业链的金融服务理念支持两大产业链发展。一是多方合作支持农业产业链发展。以英山村为例,过去该村以淮山种植为主要收入,为支持淮山产业发展,德化农信联社与村集体、农业综合开发公司合力推行“党支部+合作社+信用社+供销社+公司+基地+农户”产业链全流程合作模式,融入了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满足涵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生产资料采购、产品加工销售、科技研发推广等生产链上的金融需求,形成支持农业产业链“生产-加工-销售”全链条的金融服务模式。二是全流程服务助力完善工业产业链。为助力陶瓷产业升级发展,打造县域文化品牌,德化农信联社以建机制、强产业、促活力、助转型为抓手,创新一套“全流程”金融服务模式,将金融服务贯穿到企业买地建厂、工业流水线建设、原料购买、资金结算和日常资金周转等全过程,让陶瓷企业享受到金融政策优惠和金融服务便利。例如,为推动工业(产业)园区向“产城融合”转型升级,德化农信联社聚焦七大工业(产业)园区金融需求,着力打造“全生命链条”融资服务,集政策宣传、园区管理、支付结算、信贷资金、产业链金融等于一体,创新“企建贷”“租赁贷”“设备贷”等金融产品,满足入驻各园区企业在生产经营、设备购置、厂房回购等方面的融资需求,为工业园区建设跨入新阶段、融入新格局注入金融动能。截至2023年9月末,七大工业(产业)园区企业授信户数286户,授信金额16.36亿元。

    绿色发展,构建生态共同体

    助力挖掘绿色资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积极探索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推动农业向三产融合发展。一是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围绕裸房改造、危房翻建、棚户区改造、村容村貌提升等领域,推广“安居贷”等信贷产品,探索排污权、碳排放权、林权、农村宅基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抵(质)押绿色贷款,支持富有绿化、绿韵、绿态、绿魂的乡村生态振兴村建设,打造“绿色瓷都”品牌。截至9月末,投放“安居贷”民居改造类贷款1824户31402.86万元,“绿色贷款”等生态保护类贷款1045户6.66亿元。二是支持农村开辟文化旅游新景。通过民宿贷、乡村旅游贷等贷款产品推进特色休闲农业、精品民宿、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推动农业生产基地化、经营产业化、产品优质化,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支持休闲农业旅游发展和传统农村转型升级,助力农村第三产业发展,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链,打造新农村田园牧歌式的“诗和远方”。

    赋能产业绿色转型。绿色、低碳、循环转型已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德化农信联社积极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一是助力发展数字农业农村。依托“福农”系列信贷产品和“福农e购”网上销售平台,扶持15家企业陶瓷及茶油、豆豉、淮山等49款农副产品上线“福农e购”,助推农村电商发展,打造德化白瓷、“三黑三黄三宝”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区域特色品牌,加快智慧城镇建设,完善卫生院、停车场、公共交通、旅游景点、农贸市场等乡村场景应用,支持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截至9月末,拓展场景类商户136家,涵盖医疗、寺庙、党费缴纳、商超、农贸市场、停车场及物业管理等行业。二是创新产品助力工业转型。支持陶瓷产业“煤改电”,同时在知识产权领域发力,对接县陶瓷同业公会,共同制定地理标志商标质押贷款方案,通过将“德化陶瓷”地理标志商标进行质押,唤醒沉睡资产,实现“资源”变“资产”,“地标”创“效益”;创新知识产权质押模式,对企业发明专利权、实用新型专利权等无形资产及其他担保方式进行组合融资,推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质押、“专利质押+保证”“专利质押+抵押”等融资方式,帮助企业申报省、市专利权质押贷款贴息,推动“银行贷款+企业质押+财政补贴”模式持续完善,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截至9月末,地标贷累计发放2笔、金额100万元,知识产权质押贷款8笔、余额4319万元。

    筑巢引凤,构建人才共同体

    培育三农服务队伍。坚持培育“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的乡村金融好青年,让个人品行好、金融素质高、故土情怀浓、乡亲信赖深的农信青年回归乡村,走到乡村振兴一线。一是建立三农工作队伍。自上而下建立“三农”工作金融助理队伍和乡村振兴金融指导员队伍,构建以能力和成果为导向的评价机制,通过内部激励机制持续激发工作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截至9月末,金融助理队伍89人,乡村振兴金融指导员队伍36人,今年来累计进村办公超2300次。二是培育三农优秀人才。通过基层党建共建等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开展“福建农信·乡村振兴大学堂”“金融夜校”等活动,结合“银农直联”“福农综合服务平台”等金融平台应用推广培训,将金融知识推进至村级干部人才教育活动,提高“三农”服务队伍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雁阵齐飞”的人才梯队。

    优化人才金融政策。为支持优秀人才回流农村,推动乡村振兴,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德化农信联社以金融政策助青年迈上创业“快车道”。一是创新人才专属贷款。通过配套“人才卡”“人才贷”“青创贷”“巧妇贷”“创业担保贷”等金融产品,为“新农人”留乡创业创造了资金条件。截至9月末,办理创业担保贷96笔、金额1852万元,人才卡100户、金额2850万元,“人才贷”26户、金额1210万元。

    二是拓展助困金融服务。发挥德化联社金融脱贫主力军作用,保留小额信贷、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等金融扶持政策,逐步由集中资源脱贫攻坚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和全面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加大对已脱贫人口的帮扶力度,全面落实应贷尽贷,充分满足已脱贫人口的合理信贷需求。截至9月末,累计办理脱贫小额信贷资金212户、金额401.52万元。

    涵养底蕴,构建文化共同体

    深入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按照“政府主导、人行牵头、多方共建、标准共认、成果共享”模式,积极参与评定信用工程创建工作,开展信用培育,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将信用体系建设与乡风文明建设、农村基层治理、返乡创业等有机结合,加大对农村电商、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个体经营户、种粮大户等信用评级力度,优先为信用状况好、评价等级高的主体提供信贷支持、利率优惠,进一步提升农村经济主体信用意识。截至9月末,创建信用村139个,占比64%,信用乡镇11个,占比61%,评定信用户42746户,不良占比0.98%。

    重构多方普惠共享合作理念。近年来,德化农信联社联合县人民政府等单位开展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政银企对接会,联合供销社等单位开展“农资、科技、信息”下乡活动,联合各村两委开展爱心理发及金融知识进村助老活动……从工业到农业到民生,截至9月末,德化农信联社已与超30家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一直以来,德化农信联社始终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的新发展理念,以助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为目标,以推动乡村振兴各类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主线,积极聚焦“各方所能”,淡化不同市场主体边界,打破文化壁垒、行政壁垒、环境壁垒,共同围绕农村经济发展、产业升级、脱贫致富、人才建设、民生稳定等“三农”重点问题、难题,引导多方共同参与,汇聚各方力量,合力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

    如今,在各方通力合作下,一幅产业兴旺、生态优美、民生殷实的乡村画卷正在徐徐展开。今后,德化农信联社将持续坚守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专业性,践行好“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模式,促进联农带农、共生共荣,打造普惠与共享的“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文/赖青青)

    

九游会·J9 - 中国官方网站 | 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 《农村金融时报》电子报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