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衍水
福建省大田县,别称“岩城”,号称“九山半水半分田”,是“中国高山茶之乡”“中国美人茶之乡”。目前,全县茶叶种植面积10万亩,从业人员10万人,有茶叶加工企业1310个,年加工毛茶1.49万吨,全产业链产值39亿元。
为助力茶山增产、茶企增效、茶农增收,大田农信联社积极探索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不断优化绿色金融服务模式,致力打造“茶业”绿色特色银行。截至10月末,已累计发放茶业相关贷款3.43亿元,惠及茶农、茶企超2900户。
助力茶山增产
“贷”动茶山披绿
“近年来,在农信社的支持下,我的茶叶种植有了资金保障,让我的干劲更足了。”在大田县屏山乡经营茶山的郭先春高兴地对《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说。
郭师傅是土生土长的屏山本地人,自家后山就是他经营的茶山,因务实勤劳,茶叶品质不断提高。本想着扩大规模的郭师傅遇到资金问题,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他到信用社申请了贷款,没想到当天就办理了“福茶贷”,解决了自己一大难题。
大田农信联社积极践行构建“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理念,结合县域“美人茶”“高山茶”等特色产业实际,精准对接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业个体户,持续提供全产业链金融服务,不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和服务覆盖面,全力保障金融资源向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倾斜。截至10月末,已累计发放“福茶贷”1.22亿元,惠及近1000户。
同时,大田农信联社持续加大对茶旅产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助力当地政府将茶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元素融入茶山茶园。截至10月末,大田农信联社茶旅相关贷款余额1228万元,较年初增加483万元,增幅64.83%。
助力茶企增收
“贷”动茶香四溢
“这笔贷款资金来得太及时了,现在茶叶长势良好,今年一定能卖个好价钱。”福建省某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先生激动地说。
原来,20世纪90年代,李先生把台湾东方美人茶传统工艺带到大田,并于2012年创办了集生产加工、茶旅融合为一体的三产融合茶叶企业。2020年,李先生瞄准两岸乡村融合发展的有利时机,再次与台湾某茶叶公司开展深入合作,想引入一批台湾先进制茶机具,与台湾同行共同研究改进制茶工艺,但因疫情影响资金筹措艰难,一时陷入困境。
“正在这时,我们在企业调研中了解到了这一情况,主动与李先生对接,并成功办理100万元贷款。”大田农信联社有关负责人对《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说。
近年来,大田农信联社持续加大涉绿信贷投放力度,把绿色金融战略与业务发展有机融合,将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建设“茶业”特色绿色银行等融入“十四五”规划,引导信贷资金向绿色、低碳、环保等领域聚集,助力茶企增效。截至10月末,已累计发放2776万元贷款,惠及15家茶企。
助力茶业增效
“贷”动科技兴茶
“大田是高山茶区,品质好,前景好。”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陈宗懋曾对大田茶叶给出较高评价。
要想发展好大田茶品牌,自然少不了科技创新。大田乌龙茶科技小院通过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技术服务、农村科学普及和人才培养培训,运用最新的种植加工技术,帮助茶农茶企解决加工技术环节上的问题。
为助力当地茶产业发展、普及茶科技、开拓茶市场,大田农信联社积极与大田乌龙茶科技小院对接,目前已向大田乌龙茶科技小院依托单位福建省某茶业有限公司发放贷款200万元,助力乡村振兴与大田美人茶产业发展。
大田农信联社上述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要紧跟乡村振兴战略步伐,努力创新绿色信贷产品、完善绿色金融服务模式,助力大田茶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编辑 屈珂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