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美丽 通讯员 徐超 崔广勋
近日,记者走进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曹王镇绿博家庭农场,看到农场采用宽窄行高密度技术种植的1200亩玉米已长得超过人头,正扬花吐须的玉米棒子如牛角般大,翠绿的玉米叶在太阳照射下油亮发光。
中国人寿财险博兴支公司经理赵增智(左)与博兴县曹王镇绿博家庭农场负责人于华强沟通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推广使用情况 崔广勋/摄
农场主于华强正组织人员在进行田间管理,见到与记者随行的中国人寿财险山东省滨州市、县分公司工作人员说:“能有这般丰收光景,主要是滨州市、博兴县相关政府部门、中国人寿财险等通力协作,积极探索‘农技赋能+金融保障’一体化粮食增收模式的结果。”据记者了解,今年他种的小麦在后期天气持续干旱的情况下,利用水肥一体化防灾减灾高产创建项目,实现天旱地不旱,累计增收小麦12万多公斤,增收额近30万元,秋粮在先旱后涝的情况下,长势明显好于往年。
近年来,围绕农业生产防灾减灾,滨州市为确保粮食安全进行了多方面实践探索,在全省率先全面推行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保住农民种植投入成本。在此基础上,如何全力推动农业保险由灾后被动理赔向灾前主动防灾转变,通过风险减量和科技赋能实现由“保成本”过渡为“保增收”,成为当地探索创新的主要课题。
农技专家深入项目试验田间进行技术支持和技术指导许锐/摄
“所谓‘农技赋能+金融保障’一体化粮食增产模式,是由滨州市财政局、农业农村局以及承担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险机构联合开展的保险防灾减灾实验示范项目,农技专家提供项目技术支持,指导、监督、保证项目实施和质量,项目实施费用和推进由参与农户和保险机构承担。”据滨州市农业农村局计划财务科科长邢承军介绍,中国人寿财险去年下半年开始参与实施博兴县水肥一体化防灾减灾高产创建项目,通过采用先进实用的滴灌技术、新型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模式,对防范和抑制农作物生长期间出现的旱灾、风灾和病虫害等灾害产生明显的效果,起到前期小投入避免后期大损失的作用,有效破解农业风险减量难题。
今年麦收期间,滨州市农业农村局组织专家组对博兴县曹王镇绿博家庭农场小麦水肥一体化防灾减灾高产创建项目进行实打测产,取得比喷灌试验区、大水漫灌试验区综合对比增产10%以上的良好成效,成为不断挖掘粮食增产潜能、创造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典型案例。
于华强告诉记者,这个项目大大减少了农民,特别是种粮大户面临的自然灾害风险,确保粮食作物增产增收,自己以后种地更有信心和底气了。
滨州市农业农村局、财政局和中国人寿财险组织专家组对项目进行实地测产 许锐/摄
滨州市财政局金融科科长刘冬说,“农技赋能+金融保障”项目作为财金联动推进农业风险减量的创新模式,有效提高了防灾防损效果,既保证粮食增产,又达到保险机构从灾后被动理赔到灾前主动防范的目的。今后,要在符合条件的地区积极推广应用。
“‘农技赋能+金融保障’一体化粮食增收项目,利用水肥一体化滴灌等新技术、新模式,集成组装了农业生产防灾增产新模式,也为农业保险防灾减灾提供新路径,创造农业生产新质生产力。今后,公司将在做好项目推广应用的同时,针对粮食价格起伏波动的市场特点,开办粮食收入保险和期货保险,在保证粮食增产的同时,解决好‘增产不增收’的问题。”中国人寿财险山东省滨州市中心支公司主要负责人夏效群说。
(编辑 田冬 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