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美丽
2023年,广东农信围绕落实广东省委“1310”具体部署,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着力做好科技金融这篇文章,把更多资源投向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领域企业,促进企业科技创新转型发展。截至2023年年末,广东农信投向科技金融领域的贷款余额为649亿元,同比增长30%;投放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和高技术产业贷款余额441亿元、同比增长15%,占贷款总增量的11%。
发力“专业化”
打造综合性服务的专属机构
广东农信聚焦金融服务科创园区,设立园区科技支行15家,建立专业化科技业务团队,创设科技金融产品、制定业务专属政策、提供贴身金融服务,助力园区发展。
广东农信提供专业化融资支持,科学配置“置业贷”“园区贷”“经营性物业贷”等产品,构建“土地购买+厂房建设+购买设备+生产运营”全流程产品体系,打造“一揽子”入园融资组合。比如江门台山市的水步科技支行,2023年为10家科创型企业提供3.6亿元信贷支持。
广东农信建设专业化管理平台,助力高新产业园区建设智慧综合管理平台,借助C端客户和B端客户的大数据,为科技园区的企业提供“一点接入、一站办理、一键跟踪”的便利金融服务。比如江门开平市的翠山湖科技支行,2023年为宏发高新产业园区22家科创型企业基础建设提供资金融通和代收代付资金管理保障。
广东农信配套专业化产品支撑,在高新区设立科技支行,推出“云碳贷”“专利贷”等新型信贷产品,按知识产权估值、“碳账户”等级评定增信,支持科创项目产业化建设。
发力“特色化”
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产品服务
广东农信聚焦支持科技型经营主体做大做强,构建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体系,助力科技型企业成长发展。
围绕支持初创期科创企业成长,广东农信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数据联动,通过银税互动平台授权获取小微企业的“税表”,同时结合征信、工商、司法以及行内数据,多层次、多维度综合风险评估模型评判,为“无担保”“无抵押”“无账表”的科创企业,提供更加便捷且风险可控的信贷服务。
围绕支持成长期科创企业壮大,广东农信针对成长期中小微企业在经营发展中普遍存在规模小、信息不完善、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充分运用地方财政风险补偿资金作为增信手段,帮扶科技型企业以信用方式、知识产权质押担保方式、无其他实物抵质押方式获得贷款。比如江门市推出“邑科贷”,已累计为59户经营主体发放“邑科贷”2.08亿元。
围绕支持成熟期企业发展,广东农信积极探索与外部股权投资机构合作,创新推出“投联贷”融资产品,打破传统融资方式对财务数据和抵押物的依赖,重点聚焦企业股权融资情况、市场地位、技术水平、研发投入等方面,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比如在中山市,为完成B轮融资的中山某光电科技公司发放“投联贷”200万元。
发力“精准化”
解决发展过程中的融资难题
广东农信聚焦提供精准授信服务,针对科创企业轻资产、研发投入大、高成长等特点,采取针对性更强的金融服务举措,破解科创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
降低门槛破解“融资难”。广东农信建立“愿贷、敢贷、能贷”的长效机制,破除“唯抵押”观念,充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有针对性地对有潜力、有市场、有前景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专属融资服务,有效突破企业“融资难”瓶颈。比如在汕尾市,采用信用、保证、股权质押等多样化的担保方式,为9家科技创新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放贷款余额1.28亿元,助力汕尾市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企业创新升级与资源整合。
助企纾困破解“融资贵”。广东农信积极运用再贷款、再贴现、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和科技创新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为科创型企业提供优惠价格倾斜,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比如在清远英德市,为“专精特新”企业广东某建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放贷款1570万元,平均利率3.97%,在原计价基础上优惠了100个基点。
专业团队破解“融资慢”。广东农信建立独立的客户准入标准、信贷审批权限、信贷风险容忍度和业务考核机制“四个单独”管理体制,设立科技企业服务团队,提供专享的信贷投放规模及专属的快捷审批程序,快速、便捷对接和解决科技企业融资需求。比如中山市科技企业服务团队用6天为中山市某医药有限公司企业发放370万元“科技组合贷”贷款,耗时仅为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时间的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