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郝飞
近日,京津冀地区多家银行发布支持灾后重建措施,加强金融服务,积极帮助受灾地区群众解难纾困,加大金融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力度,保障恢复重建的资金需求。
7月29日以来,受台风“杜苏芮”影响,京津冀地区出现特大暴雨,永定河上游的北京市门头沟、房山两区山区降水量最大,短时间内永定河河水陡涨。7月31日下午,在永定河上游北京段,率先出现较大洪水,随后京津冀地区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
近期,京津冀地区灾后重建思路已经逐步明晰。8月9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防汛救灾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在发布会上,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夏林茂表示:“一年基本恢复,三年全面提升,长远可持续发展。”8月16日,天津市政府召开灾情救助和灾后恢复重建专题会议。会议明确,要精心谋划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加强一线调研,摸准实际情况,周密细致做好规划编制。8月31日,河北省委书记、省2023年洪涝灾后重建领导小组组长倪岳峰主持召开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会议强调,一户不落核实情况,抓紧落实灾后恢复重建各项政策。
一位金融机构资深从业者对《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对于农商银行来讲,支持灾后重建项目既是政治责任,也是与企业客户保持接触,营销企业客户的重要渠道。
下沉一线对接融资需求
目前,京津冀地区已从救灾阶段转入灾后恢复、建设阶段。
近期,京津冀地区各监管部门陆续发布通知,督导金融机构帮扶市场主体支持灾后重建。比如,8月1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发布《关于帮扶市场主体支持灾后重建的通知》,支持在京各银行机构为受灾情影响的普惠型小微企业客户、涉农客户及个人客户制定专项金融服务方案,在贷款主体、贷款金额、贷款期限、还款安排、担保方式等方面做出差异化安排,提高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针对性。原则上专属金融服务在准入条件、产品定价等方面显著优于本行其他同类产品。
农商银行是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历次灾后重建、支持地方项目融资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当前,京津冀地区各农商银行正深入一线,积极对接灾后重建项目,根据项目的资金需求情况,全力支持灾后重建。
比如:天津农商银行主动对接天津市武清区相关部门,多方了解相关金融需求,当得知区内急需资金采购沙子、水泥、钢筋用于永定河河堤加固和修复工作时,第一时间制定“一对一”纾困方案,仅用时1个工作日就完成了授信审批和贷款发放工作,成功投放武清区首笔灾后重建贷款5000万元。
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对《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在灾后重建项目中,农商银行应对受灾地区的灾情和灾后重建需求的详细调研,与相关政府部门、灾后重建主管机构及相关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及时获取各项重建项目的信息,并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评估。为高效、批量对接灾后重建项目,农商银行应及时成立专门的灾后重建融资团队,成员包括专业的风险评估人员、金融工程师等,能够高效处理大量的灾后重建项目并提供专业的金融服务。
出台服务方案提升办贷效率
“灾后重建项目时间紧迫,需要农商银行能够快速响应,出台应急服务方案,尽量缩短审批时间,尽快将资金拨付给项目方。农商银行还可以优化内部流程,设置特殊的快速审批通道,对灾后重建项目给予优先处理。”袁帅表示。
为提升灾后重建项目融资速度,京津冀地区各农商银行不断优化办贷流程,提升工作效率。比如:河北霸州农商银行推出线上申贷微平台,保证从申请-受理-调查-审批-发放贷款全部流程不超过3天,审批不超1天,力求在最短时间内放出贷款。同时结合地域、产业规模、企业发展程度、小微企业经营情况等因素,充分下放信贷审批权限,将信贷决策主体保持在基层行社,缩短小微企业融资周期。
河北霸州农商银行还启动“不动产抵押登记金融机构一窗办结”服务,提升客户办理抵押登记效率。同时,针对受灾客户群体业务需求“短、频、急”的特点,推出个人产品惠农快贷,无须担保抵押,利率最低4.85%,金额最高20万元,线上申请、随借随还;针对企业推出“信易贷”业务,无须担保抵押,金额最高300万元。
为帮助受灾群众、企业渡过难关,北京农商银行出台《北京农商银行帮扶市场主体支持灾后重建专项金融服务方案》明确,聚焦重点需求,出台乡村旅游专项产品“京西小院贷”,升级宅基地房屋建设贷款,全力助推民宿旅游经营恢复以及山区农宅重建修缮。
袁帅认为,农商银行还应推动金融科技应用和信息化建设。通过金融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灾后重建项目的信贷资金审批效率,并提供更好的风险评估和监控手段。同时,建立健全的信息化系统,方便各方对资金的流向进行有效监管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