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第一动力,也是一个人在工作乃至事业上永葆生机活力的源泉。创新,涵盖科技、文化、商业等众多领域,而在当下艺术领域,一个人与一个新画派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他聚焦自然科学与绘画艺术的契合点,着眼教育与审美的结合点,独创出了自然科学画这一新型画种,获得专家学者广泛赞誉。他就是国家一级美术师李兆顺。
“李兆顺开创了一个新画派——自然科学画派”
图为李兆顺画作(一)
2021年12月4日,李兆顺“大红袍画集”全国首发式暨清华大学右脑与科学研究学者“艺术与右脑开发”专场讲座在深圳举行。李兆顺的画作入选的“大红袍”——《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是一种高规格画集。入选画家要达到相当的艺术造诣,如系画派宗师或作品有创新性和研究价值,对美术界有突出贡献。因其学术性和权威性,备受美术界推崇。
“李兆顺为何能入选大红袍画家?”对于这样的疑问,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给出答案,他说:“李兆顺开创了一个新画派——自然科学画派。”
自然科学画,又称右脑潜能激发画、脑科学画、兆顺波画,简单来说就是运用色彩心理学,通过对视觉听觉嗅觉全方位的刺激,使观者有一种平和愉悦的体验。
从小爱画画的李兆顺,却毕业于大学的物理系,而这也由此奠定了他科学与书画艺术融合的基础。诺贝尔获奖者斯佩里1981年因为研究右脑而获奖。受其启发,从那时起,李兆顺就对右脑的潜能开发产生了兴趣,寻思眼睛看到的光波能不能开发右脑。1992年,李兆顺开始系统探索将色彩心理学理论与现代科技手段应用到绘画创作中。通过长期研究,他发现色彩对人体身心和心理有一种刺激作用,同时也注意到人的心理对色彩有一种对应的需求渴望,即赤、橙、黄、绿、青、蓝、紫等色彩可对应不同的心理需求和满足感。
“宋朝王希孟画的《千里江山图》里面就加了宝石的石粉,还有矿物质颜料,每种物质都发出一种光、一种波,尤其是宝石,它发出的光能跟右脑产生共鸣,让人开心、快乐。在中国传统香薰基础上,我在颜料中添加研发出的矿物粉及宝石粉,增加画作的色彩厚重感,让画作散发出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物理波和香味,使人的视觉、嗅觉和心灵都受到美的冲击,感到心旷神怡,进而提高工作学习效率。我借鉴和运用色彩对人类大脑的刺激反映,作画的颜料都是自己调配,有上百种,都是根据自己思想及右脑的喜好,把它调出来的。”李兆顺如是说。
脑科学画的开拓者
图为李兆顺画作(二)
“现代脑科学证明,人的左脑主要功能是进行逻辑推理和语言表达,右脑主要功能则是进行空间和形象的思维。右脑能力是左脑能力的100万倍,右脑储存的信息量是左脑的10万倍。因此,右脑又被誉为‘无意识脑’‘节能脑’‘快乐脑’‘行动脑’‘创造脑’。”谈及右脑,李兆顺娓娓道来。
李兆顺发现,不同颜色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常常产生不同的效果,如红色使人产生疲劳感,黑色、灰色使人感到颓废、悲观。而绿色象征着生命,给人清新、朝气、生机勃勃的感觉,是心理的“解压剂”;蓝色,给人以舒适、愉悦之感,让人放飞梦想,是智慧的“催生剂”;而柔和的黄色,给人轻柔与温馨,是心灵的“启迪剂”。
于是,他在脑科学画中便以蓝、绿、黄为主色调,通过将色彩心理学与脑科学相结合,让人们在欣赏艺术时感到轻松、惬意、舒畅。
如今,李兆顺不仅在做“以画疗心”,也在“以画养心”“以画育心”。他在国内外的演讲已经超过2000场,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都办过演讲,并到国内各地大中小学及军营、企业等单位讲座,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将绿水青山搬回家”
图为李兆顺画作(三)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然而,随着发展自然界生态系统也日益遭受破坏,大楼多了,青山绿水少了。李兆顺说,“我希望把青山绿水搬回家,搬回办公室,搬回教室。不仅是城市,农村亦然。我希望我的画作能够帮助到人们。”为此,他致力于创造一个充满抒情意味和诗意的“绿水青山”空间,挖掘右脑潜力,打造智慧的“绿水青山”。
他在点、线、面相互交织中,努力营造情感世界的节奏和韵律,传达着对艺术的执着和审美愉悦,让赏画者感悟到作者对生命的吟诵:那蓝与绿、黄与红,在与观赏者的目光触碰时,一种神奇的力量抵达大脑,激活右脑的潜能,使其生发出丰富的情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他在创作《天光荷影共徘徊》时,巧妙地用绿宝石粉、蓝宝石粉配以油画水粉画材料,绘染而成碧荷澄水蓝天白云,清气荡漾,清韵悠然,生机无限,令人联想起朱熹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美妙意境。
欣赏李兆顺用蓝宝石粉为主要成分创作而成的《蓝色之梦》,云天、长河、草地、滩涂画面勾勒出一派天蓝色的宇宙,演奏出一曲美妙的蓝色旋律,传递出一股安宁、温雅、清透的气息,加之配以群鹤翔舞,平添一派仙乐缥缈之韵。在这个充满诗意的空间里,顿觉身心放松,精神振奋,思维变得灵动起来。
而其《盛世荷塘》《荷花镜里香》《荷叶碧连天》等油画荷花系列作品,则打破中国书画几千年来以线条为造型的传统,在重彩绘画基础上,结合西方绘画技法,彰显出生命灵魂的自由与跳动,具有极高的审美意趣。
长期以来,农村有着不同于城市的风光人情,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炊烟袅袅、古树人家……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近年来一些村边的牛羊、清澈的小溪、美丽的星空等图景一度渐行渐远。“实践证明,生态环境好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增强了。我所画的就是大自然,就是绿水青山,就是要把美好的自然入画,让大自然离人们近些,成为大家生活工作的一部分,能轻易地徜徉在大自然中。希望人们看到我的作品,就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李兆顺说。
李兆顺认为:“艺术要为人民服务,要平民化,要走出象牙塔,让绘画从大雅到大俗再到大雅。绘画艺术不能千篇一律,但需要标新立异。”李兆顺的作品从生活到绘画,从科学到艺术,又使艺术有效地反馈于现实需要,使其绘画文本独具审美和科学双重价值,可谓集时代性、现代感、医疗功能性、生活装饰性等亮点于一身。
图为李兆顺画作(五)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我将在右脑研究和绘画艺术上齐头并进,矢志不渝,砥砺前行,使自然科学画向着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发展,启智润心,进而让更多的人受益。我由衷地希望‘兆顺波画’走进校园、书店、社区、乡村,让全国成为美育殿堂,以美为媒,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李兆顺坚定地说。(孙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