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时报-农金网辽宁讯(记者田耿文)9月16日,大连商品交易所“2021年期货学院期权及场外业务专题培训班”在线上正式开班,大商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程伟东为开班仪式致辞。来自全国各期货经营机构、相关产业企业、投资机构的6000多名学员以线上方式参加了本次培训。
程伟东在致辞中表示,作为国家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大商所始终坚持服务实体、服务产业的宗旨,通过不断的业务创新与高质量的市场服务,持续推动期货市场更好地服务产业发展,特别是在加大工具创新和品种创新的同时,着力推动期权及场外业务在产业风险管理中的更好应用。
一是持续丰富期权产品体系。继2017年我国首个商品期权品种豆粕期权在大商所成功上市后,今年棕榈油期权在大商所上市并同步列为特定品种,成为我国首个对外开放的期权品种。目前,大商所已经成功推出了8个商品期权。从市场表现看,今年1至8月,大商所期权日均成交量41万手,日均成交额5亿元,日均持仓量125万手,其中豆粕期权已成为全球成交量最大的农产品期权品种。
二是持续推进场外市场建设。2015年,大商所开始持续探索场外市场建设,在先后实施仓单串换、场外期权等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上线场外平台,循序推出基差交易、商品互换、标准仓单和非标准仓单等多元化创新业务,产业企业及市场各方积极参与,今年上半年大商所场外平台成交总规模达11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20%,借助场外市场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蓝海,正在逐步汇聚。
三是持续提升服务实体能力。大商所长期致力于将业务创新融入产业服务实体工作中,通过推进“农民收入保障计划”“企业风险管理计划”等市场服务工程,不断拓展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的通道、提升产业企业运用衍生工具的能力,特别是“保险+期货”相关工作已经成为期货公司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被列入期货公司分类评级指标体系的重要内容,期货公司也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锻炼培养了专业人才,提高了客户及产业的服务能力。
“期货市场各项创新业务的推出,满足了实体企业和市场参与者的个性化风险管理需求,提升了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也为期货公司拓宽风险管理业务领域奠定了基础。为了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人才瓶颈,15年来,大商所利用期货学院平台,整合各方资源,发挥合力,积极培育期货行业人才,带动期货行业整体高质量发展,在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家战略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来自期货行业和实体产业的充分认可和肯定。”程伟东指出,下一步,大商所还将以期货学院为平台,按照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战水平的原则,继续加大对期权业务、场外业务等期货市场创新业务的培训,以更好地提高行业的产业服务水平。
据了解,自2006年以来,大商所与各地方期货协会密切合作,在全国开设了29家期货学院分院,覆盖了全国主要中心城市,累计培训行业专业人才2万多人次;与83所高校开展合作,覆盖近八成全国“双一流高校”,携手各分院、各机构扎实开展高校期货人才培育项目,提升期货市场在全社会中的认知,从行业人才储备的根本来解决人才瓶颈.此外,大商所还专门组织开展了用于高校人才培训的教材“期货案例汇编”的项目征集、书籍编写等工作,为行业专业人才培养打好基础。
本期培训为期两周,邀请了行业资深专家授课,培训内容涵盖期权业务规则、期权交易策略、场内及场外期权的产业运用实践、期权交易的风险控制和场外衍生品交易风险管理,旨在通过多角度、可操作的内容设计,介绍期权最新业务规则,进一步提升期货公司相关人员专业能力。
责任编辑:杨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