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海洋以其巨大的碳汇潜力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战场。为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贯穿海洋产业全过程,推动海洋产业的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宁德农商银行因地制宜创新“海洋碳汇贷”“福海贷·网渔贷”等产品,并瞄准海洋产权不够清晰、估值较难的痛点,用好用足蓝碳积分卡为海上养殖主体量化要素、强化增信、优惠利率,更好实现海洋“经济+生态”融合发展的目标。截至6月末,该行绿色信贷余额10.26亿元,其中9成以上贷款投放在海洋养殖产业,以实际行动奏响蓝色经济与绿色金融的“交响乐”。
打造“智慧蓝海”平台
去年以来,宁德农商银行以智慧蓝海、智慧社区、智慧村居三大数“智”平台为牵引打造“智慧蓝海”平台,有效促进金融服务场景化、要素信息线上化、特色产品可溯源、市场交易信息化,构建“海上金融服务”最优生态圈,全面推进金融信贷产品、业务结构和服务模式转型升级。
“智慧蓝海”平台将着眼于解决海上养殖户多在海面经营,存在日常交通、购买生活物品不便等问题,通过整合惠宁快贷、网渔贷、金黄鱼贷、颗粒贷等信贷产品,汇合手机银行、收单机具等,联合海上周边商户,依托平台中“海上商圈”“金融服务”等模块,打造掌上服务方式。客户在商品购买、办理金融服务等过程中,只需拿起手机,无需往返两地即可完成全流程的办理,解决养殖户海上购物难、支付难、业务办理不便等问题。
在“智慧蓝海”平台上,海上养殖经营主体可实现从购苗到养殖再到产品出售的大黄鱼“产供销”一体化线上服务,使金融服务更加便捷高效。同时,养殖户、育苗户、饵料供应商、大黄鱼收购/加工公司、仓储公司、冷链物流等经营主体可通过该平台发布需求信息和出售信息等,实现撮合成交。
宁德农商银行表示,“智慧蓝海”平台以数据为纽带,以金融服务为主线,搭建起了一个资源共享、信息共通的大平台,可推动各类资源要素数字化流转交易,将育苗户、养殖户、饵料商、水产公司、餐饮公司、仓储公司、冷链物流企业、终端消费者等各类经营主体有机整合起来,从而为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模式、创新产业品种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将在更宽领域、更深层面促进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
构建“海上信用生态圈”
福建省是海洋大省,发展海洋经济潜力巨大。宁德农商银行积极构建“海上信用生态圈”,有效盘活海洋资源资产,推动金融服务拓展延伸到海上养殖各个链条,为农商银行全面融入省市关于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战略规划创造新机遇。
据悉,该行结合宁德市普惠金融信用村镇建设,在建立海上信用养殖户、海上信用养殖小组、海上信用渔区的基础上,依托“智慧蓝海”平台,布设13个海洋信息观察点,按月收集涉海产业信息变动情况,前置风险预判环节,并对信用户、组和渔区成员提供“产品优先试行、资金优先倾斜、利率适当优惠、额度优先提升”的“四优先”服务,既实现了“信用”向“价值”有效转化。
同时,该行依托“智慧蓝海”平台构建系统化信用评定体系,以大数据为依托,通过数据判定实行标签分类,对客户进行360度画像,精准鉴别客户的信用情况,以此作为增信、降低利率、轻化担保的依据。海上养殖产业主体可通过在线申报信用户、信用小组,金融部门在线审核和审批,实现信用监管全天候、无死角,有效推动海上信用渔区建设。截至目前,累计创建7个信用渔区,评定信用小组142个,评定信用养殖户4000多名,有效净化海上社区信用环境。
创新“低碳海洋”服务模式
“没想到宁德农商银行新推出的海洋碳汇贷利率这么低,真的是给我们企业降低了不少成本啊!”长期从事贝类育苗、养殖的企业负责人尤总高兴的说。因今年养殖行业整体利差减小,企业利润降低,限制了企业发展。恰逢宁德农商银行“整村授信3.0”工作推进,金融助理及时了解到企业困难,为企业负责人尤总详细介绍了“福海·海洋碳汇贷”,介绍“再贷款”工具可为企业节约的融资成本,并为其企业办理了对公“海洋碳汇贷”300万元。
据介绍,2024年5月,宁德农商银行首次运用中国人民银行“再贷款”政策优势,创新推出“福海·海洋碳汇贷”,通过重点支持海藻、贝类养殖等具有显著碳汇功能的生态修复与保护项目和利用海洋生物技术、海洋新能源等新兴技术促进碳减排的项目,促进海洋碳汇能力的提升。
截至目前,“福海·海洋碳汇贷”贷款余额已达2006.11万元,贷款户数超60户,成功将中国人民银行“再贷款”工具的政策活水输送到广大中小微企业身边,有效助力了海洋低碳产业经营主体降本增效。
下一阶段,宁德农商银行将继续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宁德市分行的决策部署,用好用足中国人民银行再贷款政策,持续推广再贷款专属产品,并充分利用地方金融主力军优势,结合本地海洋产业资源,深挖海洋资源独特价值,将海洋经济与绿色金融深度结合,通过设计一系列定制化、差异化的“低碳海洋”信贷产品,积极创新“低碳海洋”服务模式,助推实现海洋“双碳”目标,携手广大企业和社会各界力量,共绘一幅低碳、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经济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