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磊
今年以来,山西阳城农商银行聚焦主责主业,统筹做好支持实体经济、践行金融普惠、助力乡村振兴等工作,锚定县域“三农”发展短板,加强与农业管理部门、基层乡镇沟通协作,主动筹集有效资金投入农业领域。截至目前,该行涉农及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80亿元。
晋城市阳城县寺头乡素有“华北桑蚕第一乡”的美誉,养蚕种桑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也是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
走进山西禹珈豪丝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缫丝车间,在一排排机床前,缫丝女工正娴熟地操作着。该公司年生产白蚕丝150余吨,蚕丝被2万床,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深受消费者青睐。
公司负责人段丽向《农村金融时报》记者介绍,公司在发展的同时,解决了当地200余人就业。每年完成三季大型收茧,保障了阳城、沁水、垣曲等周边地区3万蚕农的稳定收入。
“公司能有这样的规模与农商银行的支持密切相关。缫丝企业有着独有的行业特性,每年收购蚕茧、准备原料的季节,是资金压力最大的时候。农商银行根据行业特点,及时授信1000万元,解了公司的燃眉之急。”段丽说。
阳城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为了支持当地蚕桑产业,阳城农商银行倾斜金融资源,扶持桑园建设,有效带动当地5000余名农民就业,辖区范围内蚕桑养殖户建档覆盖面达100%,预授信达100%。
支持地方蚕桑产业发展只是阳城农商银行深耕“三农”、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为了让金融服务不留死角,该行组建33支走访队伍,深入一线进行调研对接,现场登记农户资金需求情况,为符合条件的农户在线申请,中后台开通“快捷审批通道”,对于农户春耕备播信贷审批要求1天内完成,极大提高农户融资效率;由党委班子成员带队入企走访,针对企业提出的需求、建议,统筹分类形成清单,明确责任条线,限时督办解决,有效打通企业金融服务堵点,举办“银企”座谈会两次,覆盖中小企业达80余家;按照家庭农场规模划分为三个等级,适配信贷产品、金融工具,与当地行业协会沟通协调,共同走进全县2800余户家庭农场、种养大户提供服务。
该行与地方政府部门保持密切沟通,了解农业生产政策导向和需求变化,确保金融服务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根据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合理调配资金,确保在春耕、夏种、秋收等关键时节为农户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累计投放“农担贷”182户、金额1.61亿元;各网点实行包村工作制度,定期组织人员进村开展服务,通过设立村级金融服务站,为农户提供便捷的存取款、转账、贷款等服务,有效解决了农户因距离远、交通不便而无法及时办理金融业务的问题,累计张贴公示牌85块,发放联络卡2721份;列出对接名单,实行党员与企业“2+1”对接模式,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农业企业,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提供针对性的金融解决方案,推动金融服务更加贴近农业生产实际,满足企业的多样化需求。
该行创新研发“富农贷”信贷产品,配套提供差异化优惠措施和金融服务,支持地方政府和农业企业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农田基础设施水平,为农业生产创造更好的条件,提供3.6亿元信贷资金帮助200余户小微企业解决资金难题;对接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工作,弥补资金缺口,全力支持农田水利设施的维修、改造和升级,确保农田灌溉畅通无阻,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列出专项资金服务土地整治、土壤改良等工作,在利率、期限方面给予充分支持,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积极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对现代农业、绿色农业新建、改扩建等,主动与政府部门协调,现场开展项目调研、论证,为企业设计最优金融服务方案,重点发展线上金融,借助“晋享e贷”平台为小微客户发放信用类经营贷款超10亿元。
(编辑 张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