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时报-农金网云南讯(通讯员胡曙利)从支持重大民生工程保税物流中心建设,到破解民营企业汇泉塑料制品厂融资难题,从研发推出全省首笔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到为餐饮、住宿等零售行业注入不竭金融动能,大理市农商银行惠民助企纾困显担当。
今年以来,该行以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为牵引,围绕“金融23条”核心任务,建立“工作专班、惠企行动、政策宣讲”三维协同的组织推动机制,创新和完善匹配度高、可得性强的金融产品体系和服务模式,着力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
服务重大项目,装上金融“引擎”
十月的大理,秋风送爽,硕果飘香。位于大理机场和上登高速路口间的大理经开保税物流中心正如火如荼地施工,美轮美奂的园区、集中连片的仓库,呈现一片恢宏的场景。
大理经开保税物流中心建设是重大社会民生工程,是云南省基础设施“双十”重大工程项目,物流中心的建设对于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带动城乡就业、促进农产品出口便利化意义重大,项目建成将加速大理州企业快速融入全球农产品供应链,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乡村振兴。
年初,受疫情区域管控影响,货物滞销、物流受阻、进出口业务受限,给项目前景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导致融资渠道收窄,工程一度搁浅。为稳住地方经济大盘,大理市农商银行勇于践行金融的政治性、人民性,主动对接当地政府及其财政、发改、工信等部门,为项目量身配置信贷资源,开通审批绿色通道,在较短时间内为项目发放1.8亿元固定资产贷款,助推项目顺利推进实施。
这是该行支持大理州市重点项目的一个缩影。为通过重点项目驱动区域经济发展,该行积极对标国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将支持重点项目提升到全行战略高度,制定了支持大理州“两城一区”、大理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基地等重大战略金融服务方案。截至9月末,该行年内累计发放重点项目贷款6.08亿元。
服务民营企业,插上金融“羽翼”
走进大理市汇泉塑料制品厂现代化车间,机器轰鸣,一派忙碌景象。经过一道道工序后,生产线上渐次输出的塑料瓶散发着夺目的亮色,让人目不暇接。
“面对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转型升级,多亏了国家好政策和农商银行的倾情帮扶,我们才冲破疫情难关,从6月份到现在,公司一直满负荷生产。”该公司负责人鲍祥尧介绍道。
2022年,随着原材料聚酯切片价格一路上涨,加之公司转型升级生产线,资金链紧张,但因缺少抵押物,导致融资困难。大理市农商银行在“银企直通车”活动中了解这一情况后,将其纳入重点结对帮扶对象,创新“不动产抵押、机器设备质押、股权质押、法人连带责任担保”四种“混搭”融资担保模式,迅速为企业发放生产经营贷款1600万元,助力企业资金无缝衔接,保证了生产进度,企业扩产增效为周边200余名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
鲍祥尧表示,公司从破土而出到如今的枝繁叶茂,离不开大理市农商银行的关爱和呵护,从最初80万元贷款到现如今1600万元贷款,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客户涵盖国内、省内知名食品生产企业,年产值突破亿元。
截至9月末,该行年内累计发放民营企业贷款27.93亿元。
服务小微个体,输送金融“养料”
大理市段公子餐厅是大理古城有名的白族特色餐厅,疫情发生前,客户络绎不绝,一桌难求。餐厅创始人杨佳颖介绍:“餐厅每年的营业收入将近千万元,但疫情发生以来,大理旅游业遭到重创,餐厅经营举步维艰。”
危难之际,大理市农商银行闻讯而至,针对该商户没有足值有效抵质押物的情况,量身配置乡村振兴“农担贷”产品,由云南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提供担保,第一时间为其发放200万元生产经营贷款,解决了她资金周转的困难,她倾心打造的以蔬菜、水果种植为主的“雲禾壹”农产品基地也得以顺利投产。面对未来,杨佳颖信心满满,她正尝试将饮食产业与打造乡村观光旅游结合起来,扩大经营版图。
为全面触达服务实体客户,大理市农商银行还先后推出乡村振兴“头雁贷”“惠商贷”“惠租贷”“惠集贷”等普惠性金融产品,其中创新研发的乡村振兴“惠集贷”,实现了云南省首笔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的首发,为文旅产业恢复元气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获大理州政府金融创新奖。
该行秉承能贷尽贷、应贷尽贷原则,强化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帮扶力度,制作发布《金融支持市场主体信贷产品手册》,涵盖“供应链金融、融资增信、融资租赁、融资担保”等领域18款特色产品,针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化旅游等行业,建立白名单库,定期走访对接,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截至9月末,该行年内累计发放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贷款11398笔、金额45.61亿元,惠及4500余户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新发放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2020年初下降64个BP,低于各项贷款利率17个BP,切实将政策红利转化为惠企利民的发展动力。
下一步,大理市农商银行将聚焦国务院颁发的《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持续研发创新金融产品,落实减费让利措施,定制专属金融服务,为融资链条上的“堵点”企业提供“润滑济”,“断点”企业提供“连接剂”,缓解原材料上涨、有效需求偏弱等带来的压力,更好赋能当地经济发展。
责任编辑:石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