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怡明 余连斌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于国有大行分支机构来说,如何立足地方优势,发挥金融杠杆引领作用,不断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带着这些问题,《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近日与农行云南红河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李云鹏进行了访谈。
记者:近年来,贵行在推动城乡融合方面推出哪些举措?成效如何?
李云鹏:如何在服务乡村振兴中重振先发优势,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争做服务乡村振兴领军银行是农行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是完善乡村振兴相关产业“生态图”。我行以与全州13个县(市)政府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为依托,深入对接地方政府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建立重大工程、重要项目、重点企业和农户清单,按属地管理原则分配给辖内支行,开展精准营销;全面规划乡村振兴“施工图”,坚持以项目为主、普惠金融为辅的原则,按照“一个规划、一张图谱、一支团队、一揽子服务、一系列产品”模式,聚合全行队伍、产品、网点、渠道、服务、营销等优势,深入开展“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千村行动”;把握红河州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重点布局,聚焦茶叶、花卉、蔬菜、水果、坚果、中药材、肉牛、咖啡等八大特色产业,加大金融信贷支持力度。
二是重返乡镇新设网点延伸服务半径惠民生。今年4月份,农行红河分行蒙自新安所支行正式对外提供金融服务,这是新一届党委成立以来新设的首个网点。同时,积极延伸金融服务触角,深入推进金穗惠农通工程,不断提高农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近3年来,累计在全州1318个行政村布放360个惠农通服务点及其他电子机具1008台,电子机具行政村覆盖率达96.04%。
三是加大县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信贷投入,支持规范运作的特色小镇、“美丽县城”、医疗养生、高效节水、污水处理、生态流域治理、大型灌区、天然气管道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截至今年6月末,农行红河分行乡村建设相关领域贷款余额71.64亿元,较年初增1.76亿元。同时实现红河州13个县(市)医院流动资金贷款支持全覆盖,促进当地城乡医疗卫生机构稳定运营,并对卫生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给予支持,成功对5个医疗卫生项目投放1.17亿元设备更新改造贷款,助力县域医院改善就诊环境、缓解城乡居民看病难等问题。此外,农行红河分行支持“智慧医疗”建设,截至今年6月末,共投产“智慧医院”项目10个,涵盖红河州内8个县(市)共10所乡镇医院。
记者:贵行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亟需解决?
李云鹏:一方面,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存在空白点,覆盖的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农业产业体系不够完善,红河州主要为农业产区,农村产业基础薄弱,以种植养殖为主,农业行业存在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等不可预测的风险因素,导致行业抗风险较差,加上农业产业链短,附加价值低、竞争力较弱,农产品储存和运输难度较大,农产品投入较大而收入较少等问题,使得农业产业在融资及自身发展过程中面临更大挑战。除此之外,农村担保机制不健全,与城镇产业不同,农村产业大部分未确权,难以做抵押,导致客户融资较难。
记者:下阶段,贵行在做好县域乡村金融服务,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李云鹏:首先,我行将聚焦新型城镇化重点区域,在金融资源富集的空白乡镇加快设立人工网点,结合实际,计划3年新设10个乡镇网点,进一步加大对县域及“三农”地区金融服务供给,努力构建农村金融服务的良性竞争与和谐生态。同时,紧随城市规划调整,推动网点向金融资源富集的新兴区域、专业市场、城乡接合部迁移,依托新建网点,加大对农村转移人口和新市民群体的金融服务力度,满足他们在住房、消费等领域的金融需要。
其次,依托农行总行较为成熟的“智慧合作社”“三资管理平台”等,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进一步提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信息化、规范化水平。同时加大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乡镇卫生院等农村经营主体精准信贷支持。
再次,集中力量攻坚,提升“一卡通”补贴对象激活率。我行将通过上门服务,增设窗口、开通绿色通道等方式,提升激活治理效率,尽快将资金补贴至城乡广大居民。
最后,进一步完善信用体系与风险管理,加强农村地区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农户信用信息收集和评估机制,加强风险管理力度,提高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能力。通过举办金融知识讲座、宣传培训等活动,以点带面提高农户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引导农户树立正确消费观和借贷观,合理使用金融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