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频道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九游会·J9农金频道观点

金融专业研究生培养如何从需求端“着力”

10-09  来源:农村金融时报 

    ■吴玉宇 吴鑫

    数字经济时代对金融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复合性”“实践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以金融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产学研结合为途径,与金融发展趋势和中国特色需求相适应的创新型人才,已成为中国金融现代化的重要课题。

    针对目前我国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匹配、校外实践基地实训效果有限、行业导师作用机制发挥不畅、校内课堂实践实践能力不足、校外教师队伍建设困难等问题。笔者认为,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应注重解决目前复合型金融人才需求的急增、创新型和应用型金融人才的短缺局面,从需求端着力,解决“供需”脱节问题:

    一是加强多学科跨专业,强化多元培养。

    现代金融学属于交叉性学科的一种,涵盖了市场营销、经济贸易、市场管理、电子商务等多学科知识。金融行业的新变化要求人才向专业且多元化的趋势发展,金融学的内涵也在不断地拓展和延伸,高校在金融人才培养上尤其要注重对学生多学科知识的传授,建立面向未来的跨学科跨专业联合培养机制。例如,可以通过专业的课程设置,将计算机专业、心理学专业、统计与分析专业与金融专业实现交叉互通,在实现人才培养多元化的基础上,体现跨专业人才培养的趋势与理念。采用问题导向和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跨学科的混合教学方式,使学生顺利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例如,“中国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与发展问卷调查(2021)”显示,目前,我国对跨学科的金融科技人才需求旺盛,尤其是上海、北京、粤港澳大湾区需求量最大。

    二是提升校外实训效果,深化产教融合。

    深化产教融合将是应用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校企合作和产业融合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在人才培养环节中,找准微观主体高校、金融机构、学生之间的利益联结点,做好互赢互利的制度设计,高校必须有确保校外基地健康运行的组织架构、管理制度、资金保障制度和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等。从需求侧着力,形成校企共建共管的文化制度氛围,使校外实践基地成为产教融合的稳定可持续利益共同体平台,从而构建起基地的内源动力,切实提升校外实践基地实训效果。例如,湖南农业大学立足地方经济发展,与20多家银行、信托、保险、证券、基金公司合作,建立金融专业校外实践基地,聘请基地优秀人才作为兼职导师,并将智慧农业、数字信贷、数字保险等元素融入金融专业实践课程。

    三是推进兼职导师制度重建,注重制度创新。

    金融专业学生必须经过系统的实践和实操才能顺利掌握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国家应从制度上鼓励金融业行家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区别对待一般兼职工作,并给予校外导师“身份荣誉”,教育管理部门应指导高校出台校外导师选聘与报酬制度。金融行业协会应建立校外导师专家库,并根据入库校外导师的道德情操、培养业绩和能力发放“硕士研究生培养金融行业专家证”并实行动态调整的政策。通过实施行业自律组织的正向和反向促进机制,形成一种金融行业与企业协同高校,为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创造良好氛围与激励的长效机制。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九游会·J9 - 中国官方网站 | 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 《农村金融时报》电子报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