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飞
截至去年末,我国民营企业数量已达4700多万户,与2012年相比翻了两番多。民营经济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经济基础,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力量。
支持民营经济,做好民营企业融资服务,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具体要求,是推动我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为此,多地政府出台具体措施,从多方面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受多重因素影响,民营企业长期面临融资难问题,其中有些难题,银行可通过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加以解决,有些则很难通过自身力量解决。因此,银行应借助多方力量促进民营企业融资。
银行可以与政府部门合作,参与设立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并成为合作银行。在风险补偿机制助力下,银行将有更多支持民营企业的动力,且一定程度上控制住自身风险。银行还可以与保险公司、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等多方合作,建立风险分担机制。例如:由保险公司承担一部分贷款风险,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可以提供担保服务,从而减轻银行的风险压力。
针对民营企业特别是成立时间较短的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的首贷难题,银行应从总行层面制定首贷户拓展目标,细化实施专项授信产品、专项审批策略、专项费用减免、专项考核激励、专项容错机制等措施,激发基层信贷人员服务首贷户的内生动能,有效扩大首贷企业服务半径,同时,用好各地政府的首贷户贷款贴息政策,减少首贷户的融资成本。银行应在信贷服务的基础上为首贷户提供结算、理财、票据等一揽子金融服务,在增强客户粘性的同时,可随时了解其经营状态。
由于银行受限于难以全面、准确、及时获取市场主体信息,不敢也不能向无抵押无担保的市场主体投入资金。因此,银行应充分运用地方征信平台整合的工商、税务、海关等公共数据,助力民营企业获得融资。
(编辑 张钰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