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朱登瑞)围桌共食是国人的传统饮食习惯。不论是逢年过节,亲朋好友相聚,还是一家人日常饮食,人们都习惯用夹菜的方式表达情感,或者用嘴吹凉自己勺里的汤喂给孩子......倘若有人婉拒,反而会引起误会,颇为尴尬。
殊不知,这种看似亲密无间的饮食关系,却隐藏着很大健康隐患,极大增加了食源性疾病的传播风险。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道,影响健康的因素有60%与生活方式和行为有关。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深刻地提醒我们,将良好的卫生习惯、文明的生活方式深植于心是保护自己、维护健康的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如今疫情形势虽然持续向好,但是新冠病毒的威胁任然存在,而且这种病毒的传播可谓无孔不入,所以保持健康良好生活习惯的同时,改进就餐习惯,使用公筷公勺,倡导文明、健康、安全的就餐方式就迫在眉睫。早在十多年前的非典时期,钟南山院士就呼吁过,“就餐使用公筷公勺,文明又卫生”。
“小公筷”换取“大健康”。安全用餐非小事,一筷一勺见文明。一起吃饭,交流的是感情,使用公筷公勺,体现的不仅是文明,更是对自己对他人健康的保护。增添一双公筷,增加一份安全,共享一只公勺,共享一份健康,既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更彰显社会责任。
“小餐桌”带动“大文明”。餐桌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它不仅体现着中华民族尊重劳动、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更彰显尊重健康、呵护生命的重要责任。疫情期间,拒绝“病从口入”,守住“舌尖上的安全”,让我们积极行动行动起来,共同参与到文明用餐、使用“公筷公勺”的行动中来,让这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城市文明的一部分。
(农村金融时报 河南驻地记者王松 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