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频道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九游会·J9农金频道观点

后疫情时期农商行发展的思考

03-20  来源:农金网 

  (惠州市农商行 吴居和)2020年春,新冠肺炎疫情这只史诗级的“黑天鹅”,打破了人们原有的生活节奏,社会经济好像被按了“暂停键”。大江南北、举国上下全力以赴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新冠疫情阻断了人流、物流、资金流,打破了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正常运转,导致消费需求被压制、投资需求被延迟、外贸需求被替代等等。

  疫情之下,没有哪个产业能独善其身。银行业等金融机构营业网点的线下流量几乎“休克”,线下客户新增停滞……农商行在这次重大疫情中也不例外。存贷款流失、中间业务收入锐减、净息差降低、不良贷款增加,这些都给农商行提出了很多新课题。后疫情时期,如何按照政策导向,结合自身实际,在防控好风险的同时,提供更加精准的金融服务,这考验着农商行特殊时期的服务智慧和能力。

  突发:疫情带来的压力

  (一)业务发展受到冲击。一是“开门红”不红。往年的一季度是银行“开门红”等营销活动的黄金时间段,银行通常会加大营销力度、做大业务量。而对线下网点依赖程度较高的农商行而言,网点不能正常营业,同时科技实力薄弱、线上服务又不够完善,导致业务难以有效开展。受疫情影响,很多农商行的“开门红”等活动效果大打折扣:存款揽储困难,无法近距离营销,新理财产品无法推介;贷款方面,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因受疫情影响企业没有收益,甚至一些中小微民营企业主索性将原本用作流动资金的款项提前偿还贷款。二是盈利能力受冲击。对农商行而言,净利息收入是营业收入主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其自身议价能力较差,在疫情背景下,信贷业务增速放缓、LPR下调、利差收窄、中间业务收入减少、拨备压力加大,再加上为中小企业降息免息的政策要求,这些因素都对农商行的盈利能力提出挑战。2020年的农商行,特别是那些拨备率低、财务积累少、底子薄的农商行,受到的盈利冲击会比较大。三是存量客户的稳定性受到动摇。为引导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复工复产,监管部门接连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受疫情影响比较大的小微企业降低贷款利率,但在当前这段特殊时期,客观上会对以小微企业为主要客群的农商行产生客户分流效应,加之农商行过去以和客户以现场打交道见长,线上业务还不够完善,在疫情的影响下,一些客户更可能转到他行的线上平台。

  (二)发展方式弊端尽现。随着机器换人加速、客户资源减少,农商行原主要依靠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比如人、财、物等)来促进发展的发展方式的弊端在新冠疫情中进一步显现。曾经的“点多、面广、线长”的优势红利,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变成了一种累赘。一是管理成本高企。当前物理网点众多,人力成本占管理成本的比例较高,物理网点、人员成为最大的“重资产”。在新冠疫情期间,网点停业、大量人力闲置加重了农商行的负担。二是业务效率不高。绝大部分业务流程、风险控制、营销模式等都离不开人与人的接触,导致疫情期间员工在家基本“束手无策”,人力资源创新性开展工作的能力明显不足。

  (三)风险管理备受考验。一是信贷资产质量受到冲击。作为根植地方的金融机构,农商行点多面广,服务人群众多,承担着支农支小、支持实体经济、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使命,可以说与地方经济和小微企业发展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因此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可能间接造成信贷资产风险也增大。农商行客户以中小微企业为主,而中小微企业整体抵御风险能力较差,在本次新冠疫情影响中首当其冲。受经营范围限制,农商行贷款往往与当地产业结构高度相关,贷款集中度较高,易受突发事件冲击。本次新冠疫情对贷款集中在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旅游文娱等产业的银行资产质量影响较大。此外,在融资环境和调控仍偏紧的情况下,受疫情影响,房地产企业资金回笼进一步受阻,交易活动持续转淡,房地产企业短期内受影响严重,且行业结构分化将进一步加剧,中小型房企的信用风险值得关注。另外,此次疫情会使得信用卡还款能力削弱,可能抬升信用卡资产不良率。如何应对贷款坏账率的上升,也将是农商行面临的问题。二是资本充足性下滑风险。短期来看,本次疫情对农商行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和业务经营形成较大的负面冲击,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资本充足性水平。尤其是一些盈利能力弱、资产质量差的农商行,由于内源性资本积累能力弱,且市场融资能力不足,在增资扩股无望的情况下,将面临资本充足性继续下降的风险。

  (四)科技短板明显凸现。当前,几乎所有农商行在转型过程中,都提到数字转型,但数字化转型,更多聚焦于某一个或几个业务点,比如信贷、支付等,而且更多的是各条线、部门单兵突进,缺乏全局的统筹和缺乏整体的协同能力,资源难以有效集中。在这次疫情面前,农商行金融科技方面的短板一览无余。一是过度依赖线下。与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相比,农商行在线下的优势比较明显,线下渠道足以应付绝大部分业务运营,但对数字化转型并不十分迫切。二是科技赋能不足。在线上远程办公、线上业务营销、线上业务办理等方面差距还较大,在疫情中人员多、客户多、网点多的“三多优势”成为摆设。此外,农商行绝大部分主阵地在农村,核心客户老龄化的趋势明显,对线上业务接受程度和使用频率低,导致了疫情期间业务发展基本“停滞”。

  当然,挑战从来都是机遇。当前,国家正旗帜鲜明倡导“新基建”“以第二次入世的勇气推动改革开放”“调节收入分配、扩大中产、提振消费”等,这为后疫情时期国内经济稳定复苏注入强劲的动力。疫情改变了社会生活的常态,疫情也给农商行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成长的契机,将会加速农商行在业务、经营层面的优化。

  破题:苦练内功促提升

  金融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疫情当下,金融需要主动作为,肩负起服务疫情防控工作、积极支持实体经济的责任。农商行应“两手抓”,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业务经营和转型发展,而且在后疫情时代,抓业经营和转型发展的任务更重、更紧迫。

  (一)重塑目标,坚定转型。一是强化目标管理。受疫情影响,短期内经济增速将出现下滑,除少数行业外,大部分行业都会受到影响,但下半年经济会企稳回升。显而易见,2020年各家银行的竞争时点将出现后移,到二、三季度,金融市场的竞争都会较往年更加激烈。因此,农商行要“两条腿走路”,在持续加强疫情防控金融保障的同时,还应未雨绸缪、全面谋划,结合本地特色产业、支柱产业的发展特点,提前做好调查研究,规划出后续相关金融服务的详细预案。在此基础上,预算部门合理制定年度经营计划,适当调低一、二季度经营考核指标,并在授信额度、风险资产占用、抵质押条件、逾期贷款等方面提高容忍度,合理配置全年资源投入力度,保持全年指标总体平稳。同时,要做到“开源节流”,积极应对盈利冲击,比如,做到利息应收尽收,加大表外资产处置力度等。二是加快转型发展。本次新冠疫情表明,只有自身“免疫力”才是核心竞争力,唯有“自身硬”才能经得起任何考验。要抛弃“速度情结”“规模情结”,加快从要素驱动、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要变“重负债”为“重资产”。“资产为王”时代已经到来,必须对贷款客户像存款客户一样好,加强资产负债管理,以资产带动负债,集中精力打好“轻资产牌”。要变“要流量”为“要留量”。“得客户者得天下”,随着大行进一步下沉,农商行的线下流量红利已经消失。在这个特殊时期,“帮扶和守住优质客户”的战略定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要花大力气去培育未来的盈利客户;同时,为保障资产质量,疫情结束后,绝不能盲目“抢客户”,更不能做劣质客户的“接盘侠”,避免造成新一轮资产质量恶化。要坚持“做小、做散、做特色”的“大零售”战略方向,用耐心和恒心发展小额零售业务,真正做实零售客户基础。

  (二)主动作为,加强服务。这次疫情,对农商行而言,既是一场大战,也是一次大考。一方面,要主动与当地党政机关、医疗卫生、村组企业等的联系,为防疫情工作提供力所能及的工作及防疫物资,努力替政府分忧,为企业解困,进一步密切银政关系。另一方面,要加强信贷策略的调整,主要做到“三要”。一是结构调整要主动。坚持“有扶有控、有保有压”“小额、流动、分散”的原则,主动积极进行转型,将有限的信贷资源投向有利于争取政策资源的领域,向泛零售领域邻域调整,重点拓展一批1000万元以下的短期零售客户。比如,通过电话营销等,做好信用卡、线上消费贷款等业务拓展,满足后疫情时期客户原被抑制的消费需求。做好“三农”、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服务对接和需求调查,提早调查摸底疫情对不同产行业客户的影响,及时掌握客户信息,优化信贷流程,合理延长期限,有效减费降息,支持受影响客户有序高效恢复生产经营等。二是投放节奏要加快。新增信贷投放挂钩最新的LPR,考虑到后续将会继续下调政策利率和LPR,投放节奏放慢会进一步收窄利差。三是对信贷资源的争取要全力。政府合作类金融业务、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类业务,要大力去争取。如政府合作类金融业务、民生医疗保障类企业等都存在不小的机会,同时也有助于降低风险。

  (三)全面排查,防控风险。一是要严控信贷风险。受疫情影响,当前各行业企业经营困难、流动资金匮乏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这对体量相对小、且区域性强的农商行而言,势必面临较大的不良资产风险。对此建议农商行对本行存量客户进行筛选,通过客户信息调查、非现场回访等形式,评估疫情对企业经营、家庭等各方面影响,包括当前现金流状况和潜在风险等,建立客户管理台账,灵活采取贷款展期、减免罚息、征信保护、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等措施,“一户一策”地开展差异化救助,防止局部信贷资产质量劣变。其中,对于行业影响较大但暂未逾期的客户,如批发零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可以采取还本转期续贷、阶段性调整贷款利率、调整还款方式、贷款展期等阶段性扶持措施,支持企业开展生产经营自救。对于疫情影响严重且已经造成贷款逾期的,尽量通过利息减免、征信保护等救助措施,帮助客户走出困境。此外,还要注意区分和预防个别企业利用疫情进行的恶意逃废债行为。二是积极多渠道补充资金。疫情对农商行的冲击增加了的资本压力。要充分利用监管支持资本补充的政策空间和市场宽松空间,及早规划资本补充需求,同时要处理好资本充足性和成本的平衡,进一步强化内源性资本积累,优化业务结构和收入结构。

  (四)科技强行,数字转型。此次疫情中,数字经济在宏观经济中起到了“稳定器”的作用,而金融科技实力较强的银行在经营中的压力远远小于金融科技实力弱的银行。农商行要进一步构建基于数据要素驱动的业务线上化、管理体系化、组织敏捷化的生态闭环的“科技+”数字银行,实现线下线上融合。一是“科技+管理”。这次疫情表明,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支撑在疫情防控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等。对农商行而言,数字化转型不是简单地与互联网科技公司合作,必须建好自身特色的生态圈,用好“生态圈”的大数据。二是“科技+营销”。疫情期间,大部分农商行业务尤其是存、贷款业务几乎停滞,主要因为现有产品设计和业务流程被疫情“隔离”。因此,数字化转型首要任务是如何加快把存量客户“迁移”到线上,推进获客、产品和服务线上化,有效降低人均管户成本。三是“科技+渠道”。这次疫情证明:最稳妥的赚钱方式就是“轻资产、重渠道”。而对“重资产、轻渠道”的农商行而言,一旦疫情“封道”,就无路可走。因此,农商行在扩宽线下渠道的基础上,重点建好手机银行这条“高速路”,加强在线上场景化服务的布局,实现线下线上“双轨运行”。

  (五)加强演练,未雨绸缪。以此次疫情防控为契机,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如加强流动性、安保、舆情、信息系统、灾备等方面的应急能力建设,以从容应对突发状况。此外,要结合行业、客户、区域特点对疫情影响进行充分评估和分析,完善和做好压力测试和应急预案。

  (农村金融时报 广东驻地记者许晓云 推介)

九游会·J9 - 中国官方网站 | 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 《农村金融时报》电子报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