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频道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九游会·J9农金频道观点

关于贫困村农业产业培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12-24  来源:农金网 

  (农行驻甘肃西和县崔马村帮扶工作队干部 邱琦)国家脱贫攻坚战略在我省实施以来,农行甘肃省分行积极参与、主动作为,不仅大力开展金融扶贫,还扎实开展精准扶贫驻村帮扶工作。尤其是自2017年9月以来,派出骨干力量长期驻村帮扶陇南市西和县洛峪镇段家、袁付、蒲宋、何胡、崔马5个深度贫困村。

  省分行帮扶的五个贫困村位于西和县南部洛峪镇,这里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由于自然、历史等方面的原因,社会经济发展落后,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很差,长期处于贫困状态,脱贫攻坚任务艰巨。除了段家村地势较为平缓,农田耕作条件相对较好外,其余的何胡、崔马、蒲宋、袁付四个村都处于陡峭的高山和狭窄的深沟,不仅耕地少,而且耕作不便,农业生产的条件很差。

  目前,精准脱贫工作已经进入了攻坚冲刺阶段。经过前几年的不懈努力,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状况得到很大改善,社会保障和服务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户、村脱贫的各项指标都已基本上达到。但是,如何确保贫困村按时高质量脱贫、脱贫后稳定发展和巩固提升,培育和布局贫困村的主辅产业、稳定和拓宽村民的收入渠道,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帮扶工作的重点和主要内容。现根据我行帮扶的5个贫困村实际情况,对农业产业培育提出几点粗浅的建议。

  一、各村产业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省分行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前,几个村都没有明确的支柱产业,主要以小麦、玉米、洋芋、油菜等作物种植为主,产量不高,且基本上用于自身消费,商品化程度很低。从20多年前开始,村民开始种植花椒并逐渐获得收益。目前,几个村的花椒虽然种植总量较多,但仍处于“散、小、差”的状态,自然生长,看天产出,销售不畅;虽然还有中蜂养殖中草药种植和贩运等生产内容,但基本上是零敲碎打,没有形成规模。由于缺乏产业支持,村民收入来源有限,收入水平很低,普遍对未来发展信心不足。

  (一)劳务输出为主要经济来源,收入低,稳定性差。近年来,村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是劳务输出,其次是农业经济作物种植。由于文化水平低,缺乏专业技能,大部分村民随劳务输出大流集中在新疆和杭州等地打工,大多从事简单体力劳动方面的工作;很多人因为不知道劳动者权益保护,不知道诉讼维权,被欠、被骗的情况经常发生,甚至还出现在外务工一年,到头来还要家里倒贴车费回家过年的现象,总体收入水平和稳定性都比较低。

  (二)种植业缺乏主导中心,规模小,收益率低。农产品种植主要有小麦、玉米、洋芋等,种植的经济作物有花椒、油菜、核桃、中草药等。从近年来的情况看,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用于自身消费,商品率极低,经济作物方面,袁付、蒲宋、何胡、崔马的花椒种植规模逐年扩大,收入占比逐年提高,花椒已经成为4个村劳务输出收入以外的最大收入来源,是这四个村农业生产的主要产品;段家村由于自然条件限制,以油菜和中草药种植为主,但由于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收益很不稳定。

  (三)养殖业量小户散,销售渠道狭窄,贡献度低。除了种植业之外,这5个村还有一些小规模的养殖业,主要有土蜂、土鸡、猪、羊、牛、马等,蜂蜜每年大约能产5000斤,因为没有进行产品质量检测和市场准入认证,虽然质量上乘,却只能低价在线下和附近地域销售;鸡每家散养10只左右,猪和羊每村20头左右,牛和马主要是往没有生产道路的山地里驮运生产资料,由于规模都很小,对村民收入的贡献度很低。近几年养殖业虽然有一些起色,但养殖方式落后,规模小,收益低的状况没有明显改变。

  二、培育和发展花椒为主导产业的现实基础

  (一)地理条件适宜种植花椒。几个贫困村地处西秦岭边缘的山区,农田分布在海拔1300米到1850米的高山坡上,年平均气温较高,雨量较丰沛,日照丰富,无霜期较长,比较适宜花椒生长,陇南花椒在全国也具有很高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20多年前,蒲宋、崔马、何胡、袁付等村就有村民开始种植花椒,并且逐渐从花椒种植获得收益,经过近些年政府的大力扶持和推动,花椒种植面积大幅度增长,目前已近3000亩,形成了一定规模,村民积累了一定的种植经验。

  (二)花椒性价比优势明显。几个村的田地都处于陡峭的山坡上,单块土地面积小、形状不规则,而且农路窄陡、距离远,无法进行机械化作业,耕作必须完全依靠人力,对劳动力消耗非常大。近年来,村里的青壮年基本都外出打工,村里主要是留守的老人和小孩,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缺口很大。花椒生长对土地的要求不高,管理的技术要求比较简单,种植的劳动强度也不太大,老人小孩都可以参与;而且这几年花椒市场规模逐步扩大,价格平稳走高,经济效益远远高于种植经营其它农作物。

  (三)干部群众认同度高。由于这些年气候异常,受个别个别年份异常气候的影响,花椒出现过严重减产甚至绝收的现象,不少村民对此心有余悸。为了消除村民的顾虑,政府适时推出了花椒种植保险,以降低因异常天气造成的损失。驻村工作队也不断和村民沟通交流,耐心宣传政府“南椒北果”的产业发展指导方针和产业发展政策,并以村里花椒种植致富的人为榜样,引导和鼓励大家把花椒种植作为脱贫的支柱产业,目前已得到了村民的认可。仅崔马村2018年、2019年花椒新增种植面积350多亩,说明在我们引导下村民对花椒产业充满期待和信心。

  三、花椒产业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日常养护不到位。花椒虽然是几个贫困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但许多村民的种植观念和方式还比较落后,一是怕占用耕地,大都种在田梗边缘,还在树间套种其它作物;二是不注意保墒护湿,仅靠雨水浇淋;三是不重视修剪除草,凭自然行长;四是不进行管理维护,冬春休眠期不追肥灭虫,基本没有有效的后期管理维护措施。由于没有把花椒种植当作主要产业,没有学习和掌握花椒种植的技术方法,没有认真对花椒进行种植维护和管理,几个村的花椒种植还比较粗放,花椒的产量和品质都有待提高。

  (二)合作社发育迟缓。几个贫困村的种植和养殖,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独立作业模式,生产规模小,劳动力成本高,加之缺乏技术和规范,导致产成品附加值低,市场销售议价能力差。当前急需改变“散、小、差”的种、养模式,发现和培养一批有文化、有能力、肯奉献的致富带头人,引导村民走组织化、规模化、规范化的合作经营道路,逐步解决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中的问题,提高产品产量,提升产品品质,增加产业收益,增加村民收入。尽管在政府的行政推动下,几个村注册成立了多家合作社,但由于村民传统观念、产业发展层次等方面的原因,这些合作社基本是有名无实,没有真正运作起来,在引领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方面还没有发挥作用。

  (三)市场拓展不到位。花椒作为一种调味品,其最大的终端市场是四川和重庆地区,武都的大红袍花椒在川渝地区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都很高。但是,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当地的花椒销售渠道没有打开,主要靠周边的小商贩入户收购销售,种植收益受到很大影响。同时,本地村民普遍有一个心态,就是不愿意身边人“占便宜”,宁愿把花椒卖给外地走村串户的小贩,而不愿意把花椒卖给本村的合作社,导致花椒成熟后,合作社无法收购鲜椒进行加工,无法对花椒的品质进行管理和控制,无法在销售环节利用产品规模来提升议价权,也无法直接与外地的大客商和生产企业直接对接,销售渠道不稳定,收益波动也很大。

  (四)风险应对和补偿机制待完善。花椒产业面临的风险主要是种植中的自然灾害和销售中的市场价格波动。自然灾害主要有育苗期的旱、涝,容易导致花椒树体死亡;开花期的霜冻,会极大的导致减产甚至绝收;采摘期的阴雨,会导致香麻度和色泽度降低,严重影响花椒质量。市场风险主要是丰收年份销路不畅、商贩压价,导致增产不增收。村民普遍缺乏应对风险的手段和措施,面对自然灾害抱着看天吃饭的心态,对市场风险大多采取惜售压仓的办法,被动、低效。

  四、培育和发展花椒产业的工作思路和措施

  (一)引导和鼓励村民科学种植。帮扶工作队要搭建并激活农民讲习所这个平台,开展科学种养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引导和鼓励村民转变传统观念,学习农业技术知识,用科学知识指导花椒种植,多种花椒,种好花椒,推动产业发展,推动增收致富。为了向村民们宣传、普及农业科学知识,帮扶工作队计划广泛收集整理花椒树生长特性、养护要点,以及前沿的新式株苗、新型产品等视频资料,利用每年后季农闲时节村民喜欢成群结队凑热闹的特点,集中在村委会,通过手机微信、视频投影、网络电视等媒介手段,宣传灌输现代科学理念,督导村民借鉴并实践疏间修枝、人工灌溉、无剌栽培、病害防治等技术,充分挖掘椒叶、椒籽边料价值,提高作业规模、综合效益、产量质量,提升综合收益。

  (二)引导和培养产业带头人。帮扶人员要发挥金融财务专业优势,培养合作社负责人的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帮助合作社建立财务管理制度、规范日常运作机制,解决资金筹集、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帮助和推动合作社成长,真正发挥合作社的带贫、致富作用。同时,多方努力和争取,帮助合作社引进相关设备,解决花椒集中加工的问题,提升产品品质;并尝试对花椒产品进行分级分类处理,使产品适应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消费群体,提高花椒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三)引导和拓展市场渠道。帮扶工作队一方面可以借助我行客户管理系统,推荐、匹配优质潜力经销商和客户给本地村民;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人际关系方面的优势,穿针引线,帮助村民去了解市场、认识客户、拓展渠道;同时,还要积极利用网络电商平台,宣传和销售贫困村的土特农产品。驻崔马村帮扶工作队在帮助拓展市场渠道方面做了积极的尝试,先后两次赴成都与调料生产厂家、供应商洽谈,初步建立起了业务合作关系,并在花椒、土蜂蜜、中草药销售方面取得了一定实效。

  (四)引导主动抵御风险。帮扶工作队要引导村民,积极应对和抵御自然灾害。对于可能发生的春季干旱,要积极建设灌溉措施,有条件的可以采取地膜保墒;对于多雨可能发生的渍涝,要利用农闲季节,疏通田间水道,雨季可以及时引流汇积的雨水;对于春季霜冻灾害,把闲置的麦草、油菜杆、玉米秸提前堆放到花椒地畔,在倒春寒发生时进行烟熏驱寒。同时,要大力宣传农业保险,引导村民正确认识保险的救济补偿作用,号召村民积极主动地购买农业保险,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对于市场风险,一方面要主动与合作社配合,通过提高产品规模和质量抵消价格损失;另一方面要通过大力拓展域外市场、提前签订合同订单、建立长期固定合作关系等措施,规避价格波动风险。

  五、科学布局发展其它农业辅助产业

  在大力培育花椒主产业的同时,要充分考虑收入来源过于单一的风险,并结合各村有一定历史和规模的养殖业现状,引导村民适时发展养蜂、养鸡、养猪等产业,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优势,拓宽产业发展渠道。培养本土购销队伍,做到产得出,卖得好。通过一业为主,多业并举,增加村民收入来源。

  (一)传承扩大蜜蜂养殖的规模质量。蜜蜂养殖在当地有悠久的传统,虽然主要目的是自用,但积累了丰富成熟的养殖经验。近年纯天然蜂蜜价格一路走高,中蜂蜜每斤50元以上,土蜂蜜超过100元,而且蜂蜜收割与花椒采摘时间上有互补性,增收效果明显。帮扶队要调动村民的热情,一是鼓励自养的家庭增加蜂箱数目,委托合作社代养的增加投资金额,扩大养殖规模;二是协助合作社,做好产品质量和市场准入认证,通过生产车间再加工,提升质量和附加值,打开线上和外地市场。

  (二)科学尝试发展养鸡养猪产业。5个村处于大山深处,无工业污染的绿色环境是发展养殖的最有利条件,而且养鸡养猪可以为花椒种植提供丰富无害的农家肥,条件允许的话鸡可以在花椒地里放养,具有一定的经济循环性。帮扶队要引导养殖户,一是尽量采取合作社方式,避免单户投资大、损失大的风险;二是要逐步扩大规模和引进新品种,保证种苗能完全适应本地的生态环境和饲养方式后,再继续壮大;三是务必高度重视防疫工作,很多养殖户认为深山不会有大的疫情,打一次防疫针就行。现在禽类病毒变异频繁,一旦感染基本是整体覆灭,所以要引导聘用专业人员进行日常管护。

  (三)建设培养本地购销流通服务产业。长期以来,农业产业存在“丰产伤农,价高伤农”的现象,丰产年商贩针对农户急于出售的心理,大幅压价收购,难以达到正常的期望收入;市场价格高的时候,往往是田间远端销售不畅大量积压,而商贩却在终端环节层层加价。在农业规模化的过程中,一定要同步培养本地产品销售队伍。一是紧密依托合作社,降低成本,就近放心销售;二是做强本地购销人员,互助协作,做大规模,提升议价能力和盈利空间;三是畅通线上渠道,搭建电商平台,覆盖全国,分享互联网红利。

  (农村金融时报 甘肃驻地记者刘沿峰 推介)

九游会·J9 - 中国官方网站 | 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 《农村金融时报》电子报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