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和农村地区缺乏资金,期待社会将更多的目光和注意力放在农村、农业、农民的身上。”农村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詹慧龙日前在“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区域金融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京蒙产融结合高端论坛”说。
业内人士表示,“三农”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浇灌以及各方资源的有力支持。
与会专家表示,农信社作为面对农村基层的主要金融机构,在发展县域经济和乡村振兴方面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并有力支持“三农”的发展。
天津金融资产交易所董事、总裁丁化美则认为,金融市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更能发挥作用,更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与产融结合。
邮储银行北京分行国际部副总经理高莹介绍了邮储北分保理业务的发展及风险控制等内容。
“海尔金融以产业为根本,以金融为工具,以技术为支持,助力农业生态化、网络化、金融化发展。”海尔产业金融旗下新融农牧科技战略资源总监李欣介绍称。
兴业银行绿色金融部高级研究员吴笛在“供应链金融支持农牧行业绿色发展的探讨”中强调了供应链金融对于产业链上参与各方的价值,认为供应链金融对农牧行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中粮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勇表示,中粮信托定位于打造农业金融的创新服务平台,创新性地以金融机构为纽带,多要素整合出一个相对封闭的产业链,最终形成生态体系。
与会业内人士表示,乡村振兴一定是产业强、环境美、农民富,而金融在支持产业升级和乡村振兴上大有可为。
与会业内人士认为,产业链金融对农牧业乃至“三农”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建议企业应该主动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联系,金融机构愿意也能够解决企业问题。
专家表示,制约“三农”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信息的不对称以及缺乏智力支持,高校作为研究机构不仅能为“三农”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还可以通过搭建平台,促进资源的对接。
近年来,北京工商大学区域金融工程研究中心瞄准制约内蒙古旗县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为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和振兴乡村金融激活问题提供了许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在最大程度上解决当地中小企业和农户的融资难问题,助力当地经济的发展。
北京工商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区域金融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区域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杨德勇教授在论坛上阐述了京蒙产融对接的重要意义,并总结了中心在内蒙古自治区16个试点旗县开展县域金融工程的情况。
北京工商大学区域金融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栗书茵教授介绍了中心在内蒙古的模式探索、内容成效:一是培训内蒙古专业金融人才,积极引导京蒙产业对接,发展产业联盟;二是拓宽内蒙古企业的融资渠道,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予以发展建议;三是发展新型金融模式;四是加速京蒙经济绿色转换;同时,表示高校致力于解决县域发展瓶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