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日前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2019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之年,做好“三农”工作对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具有重大意义。并提出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毫不放松粮食生产,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毫不松懈抓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等要求与目标。
众所周知,实现以上目标与要求,除了政策支持外还需要强有力的资金保障。而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就需要来自金融行业的支持。为此,会议同时要求,要切实加大“三农”资金投入力度,把“三农”作为金融优先服务领域。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7)》指出,“三农”领域金融缺口大约为3万亿元。从实际调研看,在“三农”领域,平均每增加3万元的资金流入,即可解决1个农村居民的就业问题。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将“三农”纳入金融优先服务领域,有利于推进扶贫工作、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向纵深发展。事实上这也是近年来我国金融行业的有效实践:央行近年来屡次宣布针对“三农”领域定向降准、创新货币政策工具、试点“两权”抵押贷款;原银监会出台《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做好2018年三农和扶贫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把普惠金融重点放在乡村,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三农金融服务工作总抓手,切实提升服务乡村振兴能力;近期在银保监会的引导下,保险业针对非洲猪瘟疫情积极跟进、创新产品,为生猪养殖户带来了一份安稳的保障。
金融行业这些优先、及时的服务帮助“三农”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仅扶贫这一项工作上,据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介绍,2018年脱贫攻坚年度任务全面完成,预计全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6年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8000多万人,每年减贫规模都在1000万人以上,前所未有,也改变了以往新标准实施后减贫人数逐年递减的趋势。
另一方面,金融优先服务“三农”还有助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越来越多业内人士认为,“三农”领域是一个更加理想的金融市场。近年来央行一直在推动企业部门降杠杆,虽然城市居民杠杆率已呈较高态势,而农村居民杠杆率则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从长期偿债能力的角度来讲,中国农村市场的金融状况应该要比城市市场未来好得多。
与此同时,中国农村市场的内生动力也在不断加强。未来,随着务农人口、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以及农村资产在确权后迎来的巨大上升空间,农村经济将保持合理增长。而这种市场潜力也将反向助推金融行业更加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