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近日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必须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信心、顽强奋斗,万众一心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截至2017年末,全国农村的贫困人口还有3046万人。距离2020年仅剩不足3年的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让这3000多万人顺利脱贫,并确保已经脱贫的近7000万人不再返贫、奔向小康,任务可谓艰巨。
必须看到的是,剩下的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较深,减贫成本更高,脱贫难度更大,是更加“难啃的硬骨头”。在和时间赛跑中,面对重重压力,有些地方的脱贫攻坚出现了一些问题。
内容类似的表格被贫困户重复填写多次、估算收入弄虚造假、乱设扶贫工作考核指标、驻村扶贫就是挂个名……在脱贫攻坚时间最为宝贵的当下,一些地区的工作仍存在着这些形式主义的积弊,不发展脱贫产业,不坚持“造血”,脱离实际,不仅无法推动脱贫工作,已经脱贫的人口更随时可能返贫,浪费了时间、人力和物力。这是需要警惕和绝对要不得的。
面对这些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既不急躁蛮干,也不消极拖延,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确保焦点不散、靶心不变,正是出于对脱贫攻坚形势和走向的深刻洞察。
脱贫的关键在于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老百姓在意的是自己的生活是否得到了切实改善,是否有了一个谋生的产业或者技能,是否再也不必担心一场自然灾害或者大病让家庭垮掉。因此,脱贫工作必须求实、求真、求效。无论是刻意拔高脱贫标准还是降低脱贫标准,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领悟脱贫攻坚是为了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的内涵实质。
在接下来的脱贫工作中,金融的担子依旧很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党政机关定点扶贫。当前,金融机构不仅通过发放扶贫贷款、发展普惠金融等方式,撬动金融资源流向贫困洼地。各机构更积极参与到定点扶贫工作中,利用自身的资源和优势,帮助定点扶贫的村、镇、县找到致贫原因,量身定制金融扶持特色产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详细方案,取得良好效果。
在精准脱贫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目标和标准不能动摇,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体制机制不动摇,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不动摇。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6853万人,这证明了精准脱贫政策和方案的正确性,以及当前脱贫工作体制机制的有效性。要实现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必须领悟中央精神,落实国家政策,实施精准扶贫方略。
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落实。只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再接再厉,拿出过硬办法,就一定能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