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是一个值得各界给予关心关注的事业,它是一项前景光明、意义重大、可以大有作为的事业。它关系到最普通百姓对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也关系到金融对于脱贫、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支持和帮助。”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王兆星日前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说。
王兆星表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以提高金融服务覆盖面、可得性、满意度为目标,以解决小微企业、“三农”、扶贫等重点领域融资难为重点,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金融服务获得感。
据王兆星介绍,目前各主要商业银行都已经成立了普惠金融事业部,并已挂牌开始运营。在一级分行层面已经完成全部185家分部的设立,还有6万余家支行及以下网点从事城乡社区金融服务。除5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以外,民生银行、兴业银行等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也设立了普惠金融事业部,还有1600多家村镇银行和17家民营银行也相继获准设立,它们也是推动普惠金融的重要力量。
数据显示,我国普惠金融机构服务体系已经初步建立,覆盖面在不断地提升。截至2017年末,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22.86万个,网点的乡镇覆盖率和基础金融服务行政村覆盖率都超过了90%。农业保险乡村服务网点已达36万个,协保员45万人,网点乡镇覆盖率达到95%,村级覆盖率超过50%。
同时,普惠金融必须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和差别化的考核机制,才能促使银行金融机构加大普惠金融服务力度。对此,王兆星说:“这几年我们也在探索,不断建立和完善对普惠金融的激励和差异化的考核机制。”他表示,在银行内部,要设立专门的部门,要有专门的信贷计划,要有针对性的考核指标,要相应地降低内部资金成本,同时也对基层的工作人员给予特别的激励,做到尽职免责。
监管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的差异化政策,在每年对银行的监管评价中,专门将普惠金融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实行针对性的考核。还有一些外部激励政策,例如央行对致力于推动普惠金融,发放小微企业、“三农”贷款的银行有针对性地给予再贷款支持,实行差别的存款准备金。
此前,在《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2018年推动银行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中提出了“两增两控”的新目标,王兆星透露,这一考核目标即将实行。同时,专门针对小微企业贷款利率的相关考核评价办法,正在积极研究细化。
此外,还将把对银行董事会和银行分支机构负责人的考核与发展普惠、推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紧密结合,进一步调动银行机构为小微企业和“三农”提供金融服务的积极性。
“服务机构和服务体系在扩大,激励机制在不断地完善,这也大大调动了商业银行推进普惠金融的积极性,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进一步提升。”王兆星介绍说。
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已达31.76万亿元,小微企业贷款户数已经达到1545万户,涉农贷款余额近32万亿元。截至2017年末,农业保险参保农户的数量已经达到2.1亿户(次),承保农作物21亿亩,玉米、水稻、小麦三大口粮作物承保覆盖率超过70%。小额人身保险覆盖31个省份的1.1亿人,大病保险已覆盖10.5亿人。
在服务效率方面,银行和保险机构积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提升服务效率。王兆星介绍说,一些银行通过全程系统自动处理的数据化风控实现贷款“3分钟申贷、1秒钟放款、0人工介入”。2017年共有131家保险机构开展了退货运费险、意外险、健康险等险种互联网保险业务。
同时融资成本得到合理控制。“我们一方面要求商业银行除了贷款利率以外,尽量减免各种收费项目,以降低融资成本。”王兆星说,银行业全年比上年多减费让利达440亿元。“另一方面,贷款利率总体控制在合理区间,稳中有降,特别是国有大型银行,对小微企业、涉农贷款利率大大低于地方金融机构和其他小型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水平。”
近期,国家又推出了一项新的重大举措,成立了专门的融资担保基金为小微企业贷款提供担保。王兆星表示,相比以往很多担保公司,新成立的担保基金覆盖范围和规模将不断扩大,更有利于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