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创业创新势头强劲,一波新的热潮正在形成。
在日前召开的首届中国农村创业创新论坛上,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要把支持农村“双创”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结合起来,到2020年培育1000万人次农村“双创”人才。
近年来,“创新驱动发展”被提上了新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53次提及“创新”,并提出“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
自去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以来,农业部发挥牵头作用,联合12部委建立农村创业创新推进协调机制,目前有17个省份建立了推进协调机制。
同时,农业部还建立了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目录,公布了1096个园区(基地),创建4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了一批农村“双创”典型。各类返乡下乡双创人员达700万人,覆盖特色种养、加工流通、休闲旅游、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等多领域。
一系列的举措给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提供了实质有效的支持,但与此同时,不可否认,当前“双创”也面临一些难题。一方面,有的创业者缺乏明确清晰的战略规划,多数返乡创业者在不了解当地农村产业发展规划的同时,没有进行前期调研,导致盲目发展。另一方面,创业创新者大多缺乏充足稳定的融资渠道。返乡“双创”人员资金偿还能力和信誉度较低,融资能力较低,资金大多来源于自身积蓄以及亲友借款,难以保障持续、稳定的资金投入。同时,部分有志创业的返乡青年还缺乏转业技术,导致发展遭遇瓶颈。此外,相较传统的“单位制”人群,创业创新者大多缺乏安全稳妥的社会保障。
要解决上述问题,我们认为必须多管齐下,在财政支持、人才扶持政策,金融配套服务、社会保障服务等多方面下功夫,构建起相互协同的支撑体系,将农村双创引向深入。
在具体操作中,不仅要构建全链条优惠政策体系,尽快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农民勇于创业的新机制,还要结合产业发展规划和当地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培育一批农村特色“双创”园区。另外,也要将支持农村双创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结合起来,提高培训质量。
更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双创”基础设施的完善、园区的建设还是“双创”人员的资金需求,都需要涉农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金融机构应与地方支持农村“双创”的财政政策结合,探索创业担保贷款、投贷联动、两权抵押贷款、债权融资、股权融资、将扶贫贷款与创业贷款结合等产品和模式,在严格把控风险的前提下,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降低融资和担保门槛,为农村“双创”提供更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