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银行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不管大中小银行,基本上都是一句话‘做大做强’,好像银行太小了、不做大就体现不出我国的水平和能力。”日前,在中国金融青年高峰论坛上,中国银监会农村金融部主任郭鸿表示。
郭鸿在论坛上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促进金融机构专业化、突出并做优主业,要坚持大、中、小相结合,各类金融机构要加快转变经营模式,做优主业,做精专业,特别是中小金融机构要注重业务的本地化,下沉服务中心,不宜搞业务多元化和跨区域经营;金融机构要从满足大批量、规模化的需求转向更重视满足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的需求。
郭鸿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这些要求,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为其改革发展目标和市场战略定位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
郭鸿以村镇银行的实践举例。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全国已组建村镇银行1519家,覆盖31个省份,资产规模达到1.24万亿元,各项贷款余额7021亿元。
其中,郭鸿表示,约500家的村镇银行的资本利润率超过银行业的平均水平,这主要来自很高的净息差收入。目前全国村镇银行平均净息差为3%,其中西部地区净息差为4.3%,贫困地区净息差为4.6%。而全国银行业平均净息差为2.05%。
在贷款结构方面,郭鸿指出,村镇银行涉农贷款占比77%,小微贷款占比68%,这两个指标分别高出银行业的平均水平52%和44%。同时,全国村镇银行的户均贷款是38万元,其中贫困地区的村镇银行户均贷款为28万元。
“这些村镇银行资金的价格水平之所以能这么高,只能说明当地的金融供给是不足的。也就是说,所谓的‘金融有效需求不足’,所谓要‘走出去到外地设分支机构’,从数据分析来看,不一定完全站得住脚。”郭鸿表示,“很多村镇银行实际上是有效地补充了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不仅活下来了,而且活得很好。”
郭鸿进一步举例说明,浙江的温州鹿城农商银行与台州银行,这两家小银行分别到中西部地区设了十家左右的村镇银行,他们所设的村镇银行的资产回报率、资本回报率包括净息差要远远高于母行的水平。
郭鸿强调:“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坚守支农支小定位,增加农村金融供给方面,不仅可为,而且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