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是山区人民家家户户都有的农产品,为更好发展红薯产业,使之成为贫困地区的一个富民产业,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慈利县龙潭河镇党委书记向平华向《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他建议在武陵山片区发展红薯产业,助推农户脱贫增收,实现全面小康。
向平华介绍,红薯是投资少、亩产高、加工增值空间大的作物,一亩红薯的收入相当于四亩玉米的经济效益,但是武陵片区未能利用起来,存在红薯利用率不高,加工转化技术粗浅,产品附加值不高等问题,从而导致价格很低。
为此,向平华建议,对武陵山片区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大红薯产业的投入力度,国家要给还没完全脱贫的地区给予政策性、财政性倾斜。
在向平华看来,武陵山片区许多集体经济很弱,有一些乡村甚至没有集体经济,根本无法发展起来,也失去了带动百姓致富最便捷的途径。
他认为,应以村为单位,成立合作社,形成产业链。以村为单位支持红薯产业的发展,把红薯作为重点扶贫主导产业,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路子,建立红薯育苗和薯产品加工基地,免费为红薯种植户提供红薯种苗,邀请专家对农户进行种植技术指导,施行订单农业保护性收购等一条龙服务,让红薯种植户后顾无忧,让村民只管种红薯,由合作社负责生产销售淀粉,粉丝。
向平华强调,要形成规模,进行产业化运作,对主导产业进行集中扶持、重点发展,比如可以考虑让农户每种一亩红薯能获得300元补贴,通过奖补激励措施,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扩大红薯产业规模。
此外,向平华建议,加大红薯转化率,形成产品附加值,确保帮助老百姓脱贫脱困取得实效,要努力在一根小红薯上做“大文章”,要让红薯成为“致富宝”。例如慈利县象鼻村通过成立香丝乐红薯粉丝加工厂,将红薯加工成淀粉,再制作成手工粉皮,一项深加工能使亩产业收入上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