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一年,银行业需要积极调整和改善优化全年信贷投放结构,让金融支持宏观经济稳中向好地发展。面对一些银行机构担心中小微企业的风险暴露,而不愿意投放信贷资金的情况,应加大政策引导,鼓励创新支持方式,引导信贷资金流向中小微企业,为经济增长带来活力
央行近日公布的2016年金融数据,再次释放出经济持续向好的积极信号。一些重要指标的明显改善有助于提振实体经济的信心,更为银行业新一年的信贷经营行为指明方向。
数据显示,2016年12月末,M2同比增长11.3%,M1同比增长21.4%,M1与M2剪刀差收窄至10.1%。而就在半年前两者剪刀差曾高达15.2%,一度引起市场的高度关注。对于M1与M2剪刀差的持续缩小,业内人士认为,企业层面的流动性陷阱进一步减弱,与企业投资回暖相匹配。随着房地产销售降温、金融去杠杆防风险政策效果的显现、以及商品价格上涨等,企业经营效益逐渐改善,补库存和投资实体意愿增强。
体现在银行信贷方面,12月非金融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6954亿元,在当月新增信贷中占比约67%,较11月的2018亿元大幅增长。由此也表明了在经济缓中趋稳的背景下,企业融资需求正在回升,实体投资意愿有所改善。重要的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不断加大,部分资金“脱实向虚”的情况逐渐得到扭转,企业经营活力和投资意愿有所增强。
值得注意的是,12月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了4217亿元,虽然规模依然很大,但在新增信贷中占比已较前几个月大幅回落至40.5%。居民部门中长期贷款的回落表明“房贷独大”的局面正在改变。这意味着各地的楼市限购措施已显成效,房地产市场逐步降温,以房贷为主的居民中长期贷款新增量因而随之下滑。
尽管经济向好的因素正在显现,但与此同时,也要看到当前金融经济领域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有业内人士表示,12月信贷的高增带来了社会融资高增,总体有利于经济延续稳定,关键却要看实体经济企稳所带来的真实融资需求的恢复是否能够持续。
就信贷供给而言,自去年下半年国家加大对房地产市场调控后,部分银行机构找不到合适的信贷投资渠道,加剧了资产荒现象,有的全面停止了房地产信贷,将信贷资金主要转向政府PPP和政府基建项目。这样一来,容易造成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复活,出现信贷资金空转,以及资金脱离实体经济的现象。
我们认为,当前银行业的信贷结构正在朝更合理的方向发展,这种趋势是好的,在新的一年,银行业需要积极调整和改善优化全年信贷投放结构,让金融支持宏观经济稳中向好地发展。面对一些银行机构担心中小微企业的风险暴露,而不愿意投放信贷资金的情况,应加大政策引导,鼓励创新支持方式,引导信贷资金流向中小微企业,为经济增长带来活力。
本期执笔 李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