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出台《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从降低企业税费负担、融资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等八大方面为企业减负,并经过1至2年努力取得初步成效,3年左右使实体经济企业综合成本合理下降,盈利能力有较为明显的增强。
《方案》将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列为降成本的首要任务,足见政府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的决心。长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税费负担沉重,很多企业老板苦不堪言,深感辛苦忙碌一整年,能真正装进自己兜里的钱却少得可怜。为此,政府曾多次出台措施致力降低企业税负,尤其为“三农”、中小微企业开绿灯,给予了诸多优惠政策。
在今年以来我国为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持续出台的一系列措施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自今年5月1日起,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并将所有企业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范围,预计全年带来5000亿元的减税。此举可谓铺洒甘露,令人欢欣。
在政策的推动下,近些年来我国中小企业的税费负担不断下降,但与国际水平相比,税费仍在我国企业成本中占据较大比例。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约为16%,而美国仅为7%,表明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仍有较大的降低空间。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小企业面临各种发展困境,已有的减税政策支持力度对他们来说显然不够。据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此前发布的报告称,80%的受访企业呼吁出台税收减免政策,过半数企业希望进一步取消不合理收费项目。
更重要的是,不少减税政策在落地过程中,因为各种因素受阻,效果大打折扣,摊到企业身上的实际利好并不明显。以营改增为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少金融业企业反映税收出现了不少反增的现象,同时更换税票统计还增加了系统设备成本和人力成本等。
对此,我们认为,持续减税有利于稳定宏观经济增长,为我国中小企业摆脱发展困境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是积极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重要体现。而如何更好地让企业真正享受到减税带来的好处,让政策灌溉到点,是最重要也是最棘手的环节。打破阻碍,落到实处,才能有效实现减税降负的初衷。
同时,应避免让一些应该死掉的企业或是过剩产能的行业因政策优惠继续存活,这样一来,才能符合供给侧改革的精神。有针对性的减税才能更好地实现经济增长的长期目标,培育和创造新的增长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