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频道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九游会·J9农金频道观点

张承惠:农村金融应根据需求主体来分层

07-19  来源:农村金融时报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农村金融的需求方和供给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承惠近日在“农信银杯”第六届中国农村金融品牌大典暨2016中国农村金融品牌建设论坛发表演讲时表示。她从农村生产组织方式未来的发展趋势谈到农村金融的分层化,并建议在政策上进行改进。

“农村的生产组织方式开始走向分层化,再简单地把‘三农’作为一类服务对象已经过时了。”张承惠认为,未来农村生产组织方式至少有三层,第一层是工厂化的经营,生产农业就像生产工业产品的组织方式,是标准化的生产。第二层是规模化,是目前政策的重点引导方向。第三层是小农生产方式,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仍长期存在。因此,在这样的实体经济架构之下,农村金融也应分层,不同层次的发展阶段所需要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不一样。

张承惠表示,三个层级中最简单的是工厂化,只要有盈利空间会有很多投资人愿意进入。实际上,已经有商业机构和个人通过基金的方式进入农村,进行标准化、大规模的项目投资。商业银行通过农产品期货等方式,相对起来比较简单。

在第二个层面,农村的金融需求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有一定的可抵押资产,以及一定的实力和信用,金融服务主体较多,金融产品丰富。农信社、农商行、部分的商业银行都可以介入,通过政府信用和财税政策引导发展产业链金融,农业保险、商业保险等。

“最大的问题是小规模和单个的农户,现在中国有五六亿的农民,城镇化率达到70%以后还有4亿多的农民。如何为大量农民提供金融服务,是我们遇到的最大问题和挑战。”张承惠说。

因此,张承惠认为农村金融政策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在第一个层面,主要是丰富金融产品,改善金融服务。在第二个层面,鼓励跨业合作,调整抵押贷款的政策。“用土地经营权抵押,这种方式存在的价值很短,变现能力差,我建议土地抵押的政策未来转向承包权的抵押。”

对于小规模和单个的农户,张承惠建议,应对中国的经验和国际经验进行深入分析,国际上主要是依靠资金互助社,资金互助社从基层到县到省到中央,是一个体系架构。而中国主要是依靠机制,但农信社早已经变成商业机构,不是一个真正的合作性组织,尤其在进行商业化改制之后存在很大压力,成本高、风险大。

此外,她表示,未来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政策也需要改进。政策性金融机构要成为一个资金批发的机构,和小型的金融机构结成合作关系。

呼吁政策改革是此次论坛的热点话题。该活动由中华合作时报社、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品牌与企业文化研究所联合主办。

九游会·J9 - 中国官方网站 | 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 《农村金融时报》电子报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