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8年的三氯氰胺事件,到2011年《食品安全法》的诞生,食品到底安不安全一直是困扰百姓的重要问题。
微博上曾盛传这样一个段子:中国人的胃很结实,它能消化一切。比如胶面条、皮革奶、人造蛋......
从这样的调侃中我们不难看出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与无奈。所幸,我国近几年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就在不久,重庆市政府宣布今年将为全市所有乡镇配备快检设备,实现短时间内对食品安全的检测。
的确,舌尖上的安全是一个长久而复杂的问题,因此国家更需建立完善的执法和监督体系。一方面,应建立从源头可追溯、去向可追踪、产品可召回的良性运行机制;而另一方面,在面对黑心商家时也绝不能手软,应始终保持严厉打击的高压态势,对违反法律法规的无良商家从严惩处,免得过低的违法成本不但不能震慑商家,反而让其不以为意。
除了国家各执法机关的重拳出击,“群众的眼睛”在监督食品安全方面也能起到大作用。当下,虽然大家对食品安全的防范意识有所提高,但维权观念还相对薄弱。当遇到问题时,去哪里投诉,如何取证等都不知怎么应对。因此,宣传教育是食品安全防御措施的基本环节。随着群众食品安全检查意识的提高,带来的好处是不仅能降低监管成本还能提高监管效率。
总之,食品安全不能只凭一家之力,只有通过多方努力,才能让群众不再谈“食”色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