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供给侧改革为县域农村金融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也提出了挑战,农村金融机构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有效的创新,才能回应这个机遇与挑战。
一是体制创新。中国县域金融的发展取决于体制创新,这个体制创新主要是鼓励县域金融竞争主体的多元化发展。今天很多县域的金融竞争主体是残缺不全的,国有银行下沉不够,股份制银行零零星星,农村金融体系的竞争性仍然没有完全体现出来,竞争仍然是不完备的。同时,中国县域金融的风险正在逐渐累积,农信社体系不良贷款这两年当中翻倍增长。所以我预测,未来的三到五年,对于中国在县域金融体系的中小金融机构,是危机逐渐爆发的几年,甚至不排除中小银行大量倒闭破产的可能性。实际上监管层面已经为这批中小银行的倒闭破产准备好制度设计了,比如存款保险制度。鼓励资不抵债的中小银行破产,破产之后,政府有一个存款保险制度可以保障中小存款人的利益不受损失。
同时,在县域金融当中,由于竞争的加剧,中小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在中国中小金融机构拒贷、惜贷、难贷的情况非常常见,有钱贷不出去,不是别人不需要钱,而是找不到好的企业,不敢往外贷。这几年中小金融机构的存贷比逐年下降,很多地方原来是70-80%的存贷比,现在存贷比达到了50-60%、40-50%,甚至30%,为什么呢?因为贷不出去。所以必须要进行深刻的体制变革,这个体制变革要鼓励农村金融机构有更多创新,鼓励中小银行发展,尤其是要给中小银行更多的牌照,给民营银行牌照,鼓励更多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领域。
二是机制创新。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县域金融最大的成本就是农民和其他的需求主体比较分散,信息比较不完备,风险比较高。因此要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的技术和思维,去改善农村金融信贷机制,降低成本,克服信息不对称。第二,产业链金融创新。农村金融机构要注意分析当地的产业,构造产业链金融降低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和成本。产业链金融在纵向一体化过程中,要解决整个产业链的问题,培育整个产业链,这样整个地方经济就会被带动起来。第三,土地金融。土地流转会引发大量的金融创新,我们要好好地研究地方经济的特点,创造这些新型的土地金融。
三是产品创新。现在很多金融机构对外称贷不出去款,不敢贷,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小企业质量不好,另一方面则是农村金融机构没有提供很好的金融产品。所以农村金融机构还是要加大金融产品开发的力度,而产品创新依赖于什么?我认为依赖于本地经济的深刻理解,如果你不能理解本地经济,不知道本地的中小企业什么特点,长项在哪些地方,不知道当地的农村经济优势在什么地方,你就不可能创造出好的金融产品出来。你要创造出好的产品,一定要了解客户的需求,深谙客户各方面的限制,你才能知道客户的风险在什么地方,客户的优势在什么地方,他有什么可以担保,用来抵押。农村金融机构要抓住优势,克服风险,才能实现金融产品地有效创新。
最近中国正在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尤其是要加快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这对于农村金融机构的定价能力、产品创新能力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所以我认为,农村金融机构最终可能死在自己的创新能力不足上,归根到底是死在定价能力不足上。这一点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根据当地的产业经济情况,针对当地各类金融需求主体的情况来开发不同的微型金融产品,满足当地的需求。
四是文化创新。我们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一定要创造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要塑造伦理文化、乡土文化、客户文化、治理文化,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银行、有深厚乡土根基的银行、客户粘合度和认可度高的银行、治理结构规范完善的银行。文化建设和文化创新对于农村金融机构来说可谓任重道远。
(作者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