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余连斌 通讯员 孙敏
八月的“秋老虎”让四川崇州市仍然炙热如烤,68岁的舒大婶拿着一把平时常用的竹篾扇上了一辆小货车,车箱里装满了她的家当。
车子启动时,她再次挥手和老邻居们告别时说道:“等你们收拾好了,都搬到镇上去,我们一起打牌吃饭,到时候把孙儿送到隔壁幼儿园。”
这里是崇州市大划街道大有社区,西面毗邻文井江。舒大婶和邻居们的生活大抵相似,年轻人外出打工,两位老人带着孙子居住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修建的农房里,家里的宅基地和房屋利用率低,因疏于管理而日趋荒废破败。
崇州市政府把聚焦“集体经济组织+”运营模式作为主攻方向和着力点,通过探索集体土地有偿腾退等方式,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以乡镇或村为单位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以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为载体,腾挪空间用于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
农发行四川省分行携手崇州市政府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域内落地,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经腾退入市后的土地可用于打造产业园等,一方面可增加劳动岗位、稳定就业,另一方面可为崇州市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提供用地空间,缓解城市发展带来的用地矛盾,为乡村振兴增添动力。
农发行四川省分行审批9亿元农村土地流转和土地规模经营(项目)贷款,助力崇州市政府在大划街道实施集体土地腾退,截至目前已投放贷款6.18亿元,对大划街道德寿社区、白果社区、划石社区、大有社区约1657户共5467人进行腾退补偿,腾退后产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约2079.56亩。腾退后的指标,将对应土地利用规划和村庄规划,按照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将农户手中多年的“死资源”演变为“活资产”。
该项目通过整合资源,强化举措,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以加强优化村庄规划管理为引领,推动形成功能清晰、布局合理、生态宜居的村庄建设格局。项目建成后,将发展壮大村社集体经济,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增加当地农民经济收入。该项目不仅是崇州市政府贯彻落实国土空间整治的生动案例,也是“千万工程”在崇州市的重要实践。
(编辑 汪世军 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