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时报—农金网安徽讯(通讯员倪强)2021年,农行芜湖分行牢记金融服务实体根本宗旨,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聚焦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持续加大信贷投放、深化金融服务、防控金融风险,拓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广度、深度和精度,助推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建设,为芜湖强势“起飞”贡献金融力量。
2021年,该行实现人民币各项贷款461亿元,当年净增112亿元,超过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三年增量之和,较2020年同比多增54.35亿元,贷款存量、增量四大行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31%、43.43%,均居四行首位,贷款增速达32%,贷款年增量历史性突破百亿元大关,增幅居全省农行系统第一。
集聚要素资源全力服务重大战略
一是顶格支持重大项目建设。该分行重大项目顶格推进、顶格协调、顶格落实,全面贯彻“六稳六保”,全力支持“双招双引”。近年已累放城市轨道交通、水环境综合治理、城市更新改造、航空产业建设等各类项目贷款合计102亿元。
二是重点支持战新产业发展。该分行聚焦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通用航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加大对埃夫特等核心客户信贷支持,及时为辖内优质企业提供供应链、产业链金融服务。截至2021年12月末,战新产业贷款23.53亿元,净增10.43亿元。
三是大力发展绿色信贷业务。该支行加大规模配置,开辟快捷通道,简化审批流程,积极满足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等重点行业的金融需求。截至2021年12月末,绿色信贷余额58.82亿元,净增9.27亿元。
四是推进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金融服务全覆盖。该支行配合政府及相关企业做好专项债发行及产业基金托管等金融服务,2021年服务专项债规模达16亿元,产业基金规模达30亿元;精准支持自贸区辖内企业发展,推广科创贷、跨境参融通、内保内贷等优势产品运用,已为区内企业提供便利化跨境结算服务19.9亿美元、跨境人民币融资7.8亿元、外币融资3.64亿美元;支持江北新区建设,已累计发放江北基础实施相关项目贷款12.4亿元。
深化金融服务全力服务普惠民生
截至2021年12月末,该支行普惠贷款23.26亿元,净增8.78亿元,贷款增速60.64%,高于全行各项贷款增速29.50个百分点;贷款户数9065户,净增4877户。
两增两控目标全面达成。该支行采取“专业支行+特色网点”模式,成立“普惠金融专营机构”和两级行普惠金融服务团队,提升金融服务小微及民营企业专业化水平。二是优化信贷政策,扎实开展延期还本付息工作。全年对173户小微企业贷款实施展期,累计金额1.09亿元,创新线上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融资产品“续捷e贷”,共办理“续捷e贷”65户、金额2869万元。
同时,该支行通过利率优惠等为小微及民营企业减费让利513万元。针对省级重点防疫企业名单内的一年期及以内疫情防控相关贷款执行优惠利率,利率低至(LPR-50bp);调整“纳税e贷”“抵押e贷”线上贷款利率,分别4.05%和3.85%。
此外,该支行重点支持个人经营和个人消费贷款发展,进一步拉动内需、促进消费。全年新增个人经营贷款8.9亿元,个人消费贷款11.12亿元,创新开展的“车联贷”余额已达36亿元,大力推介“农民安家贷”产品,已累放“安家贷”15.8亿元,推进服务城镇化建设。
聚焦“三农”定位全力服务乡村振兴
截至2021年12月末,县域各项贷款149.18亿元,净增23.8亿元。其中:惠农e贷10.3亿元,净增5.86亿元,增速132%;农户信息建档3.52万户,净增1.34万户。
该支行设立了乡村振兴金融部,下设乡村振兴服务管理团队,并强化“三农”考核激励,引导鼓励各类金融资源、金融要素向乡村振兴领域倾斜,深入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挂牌21个乡村振兴流动党员服务站,成立51支乡村振兴流动党员先锋队,实行网点-行政村包片制,坚持网格化推进,打通金融服务“三农”最后一公里。
同时,该支行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2021年行动计划,落实联合调查、平行作业、优先办结等“三项机制”,强化信贷赋能,围绕县域旅游、水利交通、老旧小区改造及县域棚改等重点领域,累计发放湾沚文化旅游建设、G318南青线国道等项目贷款合计38亿元;打造“惠农e贷”拳头产品,先后推出“养殖贷”“香菜贷”等20余种创新型“惠农e贷”品种,凭借“利息低、免担保、手续简、额度高、放款快”优点,助力特色农村、特色乡镇、特色产业发展。
此外,该支行与相关县区合作建设三资平台,支持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信息化、制度化、规范化;聚焦政务民生、消费零售、产业链等三大类型,搭建了智慧旅游、智慧食堂、智慧出行、产业链金融等一批金融场景。
2022年,芜湖农行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把握新发展阶段、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充分发挥金融担当,继续为加快打造省域副中心、建设人民城市贡献农行力量。
责任编辑:石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