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田耿文
麦盖提县位于新疆喀什地区,素有红枣之都、旅游之城、刀郎之乡的美誉。因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充足,所产红枣皮薄肉厚品质高,受到市场欢迎。
“红枣种植户通常会面临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的双重风险。期货和期权等衍生品工具的应用,为农户提供一套定制化风险管理方案,确保他们的收入稳定。这不仅是对农户的直接支持,也是对产业链发展的稳健保障。”中泰期货红枣产业链负责人许春生向《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自2020年以来,在郑商所的支持下,麦盖提县在红枣和棉花产业开展“保险+期货”试点,帮助枣农抵御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实现稳收增收。四年多来,当地红枣和棉花种植农户累计获得赔付款超过6000多万元,“保险+期货”已成为麦盖提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保险+期货”受枣农青睐
红枣是麦盖提县重要的农业支柱产业,种植面积、红枣品质均居全国前列。近年来,“保险+期货”试点的开展为当地枣农开辟了增收致富新路径。
初秋时节,新季红枣收获期即将来临。记者来到麦盖提县央塔克乡的红枣种植基地,只见挂满枝头的一串串或绿或已泛红即将成熟的大红枣,压弯了枝干,一眼望不到边。随手摘一颗品尝,甘甜幽香。“枣子长势非常好,颗颗饱满,估计亩产可达上千吨,今年是个丰收年。”同行的专家学者一致赞叹。
在枣子丰收的情况下如何保障枣农的收益?麦盖提县县委书记陈强表示:“对于枣农来讲,最期望的就是万一价格下跌还要有收入保障,‘保险+期货’就可以带来这样的保障。当然,如果价格上涨更没问题,价格上涨能够通过期货盘面价格实时换算出企业收购成本,通过加工成本能够换算出最终能卖多少钱,这能够指导我们进行生产经营。”
央塔克乡哈曼阔依地村的村民吾拉依木·吐尔洪就是“保险+期货”模式的受益者。
吾拉依木·吐尔洪种植了60亩红枣,此前由于市场价格波动频繁,收益极不稳定。在未参与“保险+期货”模式前,红枣的收入在扣除种植成本后所剩无几。今年,他尝试将其中20亩红枣采用“红枣+期货”模式,通过期货市场提前锁定的价格,预估销售收入比以往同面积红枣地的收入将高出2万元以上。他兴奋地说:“‘保险+期货’让我心里有了底,不再担心价格波动,明年我要把60亩地全部参保。”
如今,在麦盖提县,越来越多的农户主动要求参加“保险+期货”。
巩固产业发展根基
红枣期货上市以来,为产业带来了透明价格,加快了产业企业在当地的集聚。特别是“保险+期货”的项目实施,稳定了枣农的种植积极性,巩固了产业发展的根基。
“红枣期货上市后,逐渐形成了一种红枣现货与期货互为支撑的交易模式,坚定了我们作为投资贸易公司在当地建设工厂、投资实业的决心。”新疆创锦果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创锦果业”)董事长张军表示,特别是郑商所在新疆设了交割库之后,企业可以做到在新疆收购、在新疆加工、在新疆仓储、在新疆交割。“一条龙的服务让我们很安心,为企业找到了一个规避大宗贸易风险的场所。”
记者了解到,创锦果业于2022年落户麦盖提,在公司成立之初就收购了红枣原料2.5万吨。去年以来,红枣原料收购量攀升至6万吨,成为国内收购量最大的企业,实现了新突破。截至目前,该公司在麦盖提红枣产业总投资已超过8000万元,涵盖四条红枣生产线、一座容量扩大至2.5万吨的现代化冷库,以及其他必要的厂房与设备。
同时,枣农在农闲期间还可以到加工厂工作,既有种植红枣的收入,又能在厂里上班领工资,切切实实得到了实惠。
“在政府和相关单位的推动下,群众对‘保险+期货’模式从一无所知到逐渐了解,也明白了这一模式的重要价值。”麦盖提县灰枣产业协会会长、刀郎果农农副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志中介绍说,对于企业而言,这种机制让企业能够提前锁定一个合理的利润空间,确保将价格波动对企业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记者获悉,目前,已有多家产业龙头企业在麦盖提县建厂设库,红枣年加工量由原来的2000吨增长至10万吨,加工生产线由4条增长至21条,90%以上的红枣实现了本地加工。
经过近5年的探索,“保险+期货”形成了麦盖提县样本成功经验。麦盖提红枣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已成为群众的“致富果”,先后被认证“中国气候好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并入选2023年“品味新疆”特色农业好产品品牌目录。
“下一步,麦盖提县将依托‘保险+期货’的成功经验,始终坚持走产业兴农、产业富农道路,积极推动与期货、保险、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全方位合作,深化金融赋能,着力构建绿色安全、优质高效的现代化乡村产业体系,为麦盖提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陈强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在采访期间,适逢麦盖提县第二届电商直播丰收节暨2024金融赋能乡村振兴、“保险+期货”会议的举办。在展会现场,各种新疆特色产品琳琅满目,整个麦盖提沉浸在瓜果飘香的欢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