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田耿文
近年来,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引发社会对于巨灾保险及风险减量服务的关注。保险业风险减量是在传统保险管理防灾防损的基础上拓展而来,使保险从事后补偿的单一手段,向灾前、灾中、灾后全方位风险管理的延伸和拓展。
“这在思维方式和管理模式上是重要创新。”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教授庹国柱告诉记者,全方位实施风险减量管理,可以为保险公司降低成本减少赔付,更重要的是减少了社会财富的损失。
随着《关于财产保险业积极开展风险减量服务的意见》于去年发布,积极开展风险减量服务已成为行业共识。在实际操作中,保险机构开始注重在“防”字上做文章,在多个领域开展了风险减量服务,并已取得积极成效。
以人保财险为例,自去年以来,人保财险全面推进“保险+风险减量服务+科技”新商业模式,将巨灾保险保障从传统的灾后补偿,转向“灾前预防预警、灾中快速响应、灾后精准理赔”的风险服务闭环,精准输出关键理赔服务举措,有效降低巨灾对经济社会的冲击影响。
“这种模式不仅关注事后的补偿,更强调事前的预防和事中的有效管理。”人保财险相关业务负责人介绍。具体来讲,人保财险在灾前开展日常风险排查,提前查漏补缺;临灾重点巡查,筑牢风险堤坝;在灾中实施高效应急响应、快速专业施救并坚决早赔快赔;在灾后全面复盘回看,分析巨灾数据,提出风险建议等。
如何确保风险减量服务举措的落实落地?上述人保财险相关负责人介绍,人保财险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风险减量服务的实施基础,通过实战演练和专项培训,持续提升人保理赔应急队伍专业能力。同时,夯实巨灾理赔应急资源储备,确保巨灾发生后理赔应急服务资源供给充足。另外,还强化巨灾理赔科技赋能,建立巨灾风险管理平台,搭配运用中国人保万象云、无人机三维建模、水浸物联平台、卫星遥感技术、科技理赔工具等,持续提升巨灾理赔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风险减量服务举措的实施,带来了积极成效。据人保财险理赔部副总经理宋锋介绍,在近期华南地区暴雨灾害中,人保财险提前向客户发布灾害预警提示、部署安装水浸物联等风险检测设备、开展临灾风险巡查、运用车险巡查工具等协助转移车辆等。其中,仅在灾前协助客户转移车辆的一项风险减量服务举措,就实现减损超5000万元。
除人保财险外,各保险机构也纷纷响应,积极部署并开展风险减量相关服务。
比如,中国人寿财险在今年1月至5月,针对3773家重点企业开展了风险排查,出具防灾防损建议书802份。今年4月以来,在应对广东、广西等地强对流天气的过程中,公司运用“安心防”平台进行灾情预警,迅速发布天气预报预警和防灾避灾信息超600万条。
中国太保产险浙江分公司联手农业专家走访杭州余杭区内蜜梨种植大户,前置开展蜜梨种植风险防范指导,同时利用无人机、e农险等数智服务对蜜梨种植地势和方位进行观测,排查潜在受灾风险情况及重点防御区域,帮助农户做好前端防护。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风险减量服务可以实现保险公司、被保险人和社会的多方共赢。总体上看,风险减量服务的实施,可实现以较低的成本降低整个社会的风险和损失,是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对于提高社会抗风险能力、降低社会风险成本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编辑 张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