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美丽
近年来,保险业在助力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目前,农业保险已为1.64亿户次农户提供保险保障。
中国人寿财险作为其中重要一员,多年来,不断夯实主责主业经营能力,提升创新服务水平,深耕田间地头。记者从中国人寿财险获悉,该公司已初步形成广覆盖、多品类、深保障的农业保险格局,今年上半年累计为近1000万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3800亿元,支付赔款29亿元,成为保险服务“三农”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全面保障三大主粮生产守好粮食安全底线
近日,农业农村部有关司局负责人介绍,在各级财政大力支持下,针对种粮农民的补贴、价格、保险“三位一体”收益保障政策体系逐步构建完善。在这个体系中,农业保险为种粮农民提供灾害风险兜底保障,特别是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逐步扩大范围以后,保障更加有效。
今年5月,山东日照莒县刘官庄镇种粮大户张廷叶种的135亩小麦中,有30亩出现病害。正当他一筹莫展时,此前在中国人寿财险投保的小麦完全成本保险帮了大忙。
中国人寿财险山东省日照市、县两级公司工作人员和有关专家赶到现场,指导他喷施相关制剂防治病毒,增强小麦抗逆能力,并对受灾小麦进行面积测量和现场拍照。中国人寿财险工作人员告诉张廷叶,等到小麦收获时公司将二次查勘,根据实际受灾面积和减产程度按相关标准赔偿,如果小麦出现绝产,每亩可最高赔偿1000元,完全能够解决他的各种成本投入。
相较于物化成本保险,完全成本保险在农户保费成本增加十分有限的情况下,保障水平大幅提高。近日,财政部等三部门发布通知,在全国全面实施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标志着“三粮两保”历时6年从初步试点走到全面实施。
在江苏,中国人寿财险江苏省分公司围绕三大主粮“提标、增品、扩面”持续发力,积极做好小麦完全成本保险全覆盖工作。今年上半年,该分公司累计承保中央政策性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面积超160万亩,为超11万户次粮农提供风险保障约16.24亿元,支付赔款超1100万元。
在河北,中国人寿财险河北省分公司有力托举因病虫害而收成锐减的旱碱麦种植户,通过绿色通道快速理赔。目前,该公司已承保覆盖种植、养殖、林业、设施农业等政策性险类14种,并先后承保小麦产量、小麦收获期火灾、玉米产量等商业性保险,着力保障三大主粮生产。
中国人寿财险河南省分公司近3年来承保的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规模逐年上升,2023年较2021年承保面积增加647万亩,风险保障增加近5亿元。
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中国人寿财险三大主粮完全成本和种植收入保险提供风险保障约573.91亿元。
发力农险产品创新织密织牢农业保障网
近年来,保险机构聚焦农业种植、养殖中各个环节,围绕气象变化、自然灾害等环境因素,因地制宜推出创新农险产品,丰富产品供给,将农业生产保障网进一步织密织牢。
在农险产品创新中,“保险+期货”是帮助农户避免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的一种主要模式,已连续八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中国人寿财险自2017年在云南试水“保险+期货”模式以来,连续多年深耕细作,为越来越多的农户提供保障。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国人寿财险“保险+期货”业务已覆盖全国25个省,为0.42万户次农户提供超81.11亿元的风险保障,累计支付赔款约2.93亿元,受益户次3.56万户次。
随着农业种植、养殖保障需求更丰富,指数类保险成为财险公司近年来创新产品研发的重要方向。各地财险公司不断完善农业保险体制机制,纷纷推出天气指数保险、气象指数保险、价格指数保险等指数类保险产品,既增加农业保险产品供给,又提升保障水平。
以中国人寿财险为例,2017年以来,山东省济南市中心支公司设计研发出日光温室蔬菜寡照指数保险,并连续七年大面积推广,解了当地长期困扰日光温室种植的难题,改变“人种天收”的局面;今年4月17日,河南省分公司全国首单“主粮作物冻灾指数”保险在河南周口正式签约,保险公司使用场外期权对冲风险,新辟风险转移途径,实现多方共赢。
与此同时,保险机构通过创新研发,增加对农业生产产量保障,提高农户对大灾风险的抵抗能力。例如,去年6月15日,中国人寿财险广东清远中心支公司为一家农业服务公司的1400多亩丝苗米特色水稻种植农田签出商业性水稻种植区域产量保险,标志着水稻种植保险从传统“保成本”向“保产量”迈进。
在“双碳”背景下,绿色保险也成为农业保险创新的重要发展方向。多年来,中国人寿财险山东省分公司推出一系列绿色生态系统碳汇农险产品。例如,在威海落地国内首款海草床碳汇指数保险,解决灾后碳汇资源救助、灾后重建和养殖维护资金短缺等问题;创新森林碳汇指数配套保险方案,截至今年6月底,先后为沂源、博山、章丘、邹城、冠县等县区超152万亩森林提供碳汇指数风险保障超7670万元。
(编辑 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