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田耿文
在近日举行的2024陆家嘴论坛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保险业正迎来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并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保险是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支柱,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拥有重要的地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业保险为1.64亿户次农户提供保险保障,大病保险覆盖人群达到12亿人,保险业积累的养老准备金超过6万亿元、长期健康保险责任准备金超过2万亿元。
切实发挥农业保险功能作用
近年来,我国农业保险在保费收入、赔付金额以及服务农户方面都实现快速增长,农业保险支农、惠农、富农、强农作用进一步发挥。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农业保险赔付了1124亿元,同比增长25.4%,惠及农户5772万户,农险赔付率达到80%。今年1月份至4月份,农业保险赔付294亿元,同比增长8%,惠及农户813万户。我国农业保险累计为1.64亿户次农户提供保险保障。
特别是今年,我国积极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在全国范围全面实施,将有效服务乡村振兴。
“这是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一项新的重要政策,不仅提高了风险保障水平,有利于三大粮食作物的生产可持续,还将进一步保障种粮农户的收益。”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庹国柱对《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做好风险减量服务
风险减量服务是在传统保险聚焦防灾防损的基础上,使保险从灾后补偿向灾前、灾中、灾后全方位风险管理的拓展。
以农业保险为例,近年来,农业保险的风险减量管理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经营机构和农户的重视。
“风险减量是思维方式和管理模式的重要创新。”庹国柱介绍,“全方位实施风险减量管理,不仅可以为保险公司降低成本减少赔付,更重要的是减少了社会财富的损失。如果全面实施有效的风险减量管理,可以降低风险损失率,从而降低保险费率。”
为深入落实风险减量服务专项部署,着力构建风险减量服务的长效机制,各保险机构正积极为投保的生产经营企业开展风险评估、技能培训、隐患排查、应急演练、监测预警等前置服务。
如,人保财险积极践行“保险+风险减量服务+科技”新商业模式,充分运用风险减量服务手段,从传统的“灾后”补偿转向“灾前”预防预警、“灾中”快速响应、“灾后”精准理赔。通过在保前、保中、临灾、灾中、灾后五个环节全面嵌入风险减量服务举措,切实发挥保险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助力降低自然灾害风险损失水平。
具体来讲,在保前,人保财险深入推进巨灾风险研发,全面实施法人客户风勘;在保中,与中国气象局合作,持续开展气象物联预警,常态化实施大灾应急演练;在临灾时,强化风险隐患排查,面对面指导临灾处置方法;在灾害发生过程中,快速响应客户需求,调度资源迅速施救;在灾后,开通理赔绿色通道,实施灾后风险复盘,帮助广大车主、农户、企业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巨灾保险体系不断完善
近年来,我国巨灾保险取得显著进展。今年2月份,河北正式落地全国首单全灾种、广覆盖、长周期的综合巨灾保险,意味着我国巨灾保险体系建设迈出重要一步。
近期,我国南方多地持续遭遇强降雨天气,导致广东、广西、安徽、福建、湖南等地区发生严重的洪涝和地质灾害。面对灾害,保险业迅速行动,充分发挥其在灾害防范、救援和理赔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今年汛期以来,浙江多地也出现连续大范围降雨。丽水、温州等巨灾保险试点地区迅速启动“应急+保险+服务”机制,保险机构充分发挥人员力量,把防汛预警做在前面,通过提前灾害隐患排查、事先转移群众及开通理赔应急通道等工作和服务,把损失降到最低。
南方暴雨洪灾再次凸显了巨灾保险体系建设的重要性。灾害发生后,保险业快速反应、高效理赔,在为受灾地区提供及时经济支持的同时,也提升了保险业防灾减灾能力。
李云泽表示,将推动健全多方参与的巨灾保险保障体系,指导保险机构发挥风险管理专业优势,做好事前防灾、事中减灾、事后救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