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沛原
养老金融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做好的五篇大文章之一。近年来,北京农商银行紧跟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优化养老客户金融服务,积极探索和创新适合现实需求的养老金融发展模式,持续提升养老金融综合化服务能力,逐步构建起特色养老金融服务体系。
把服务窗口
搬到“家门口”
做好养老金融服务,需要关注老年人所需所求,化解老年人所烦所忧。
“我行已为全市341个街道/乡镇建立‘一对一’的养老金融专属服务网点,为老年客户日常服务配备专属客户经理;全部营业部网点设置无障碍通道、低位柜台、爱心座椅和爱心窗口。”北京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该行在重点服务网点设置“老年人专座”“民政社保业务绿色通道”,全面优化养老助残等民政社保业务处理流程,切实提升老年客户服务体验。
为破解养老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北京农商银行创新“乡村金融便利店”等轻型渠道,将金融服务送进1000多个郊区行政村,让老年人等行动不便的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足不出村”即能享受便捷的金融服务。
上述负责人表示,除此之外,北京农商银行还着力打造“养老机构+金融驿站”的联合服务模式,将养老驿站发展成为社区金融服务基站,配套制定“金融驿站”建设标准,布放操作简洁、业务种类齐全的自助终端,方便老年人就近办理,并配备专属工作人员定期驻点。同时在手机银行提供关怀版服务,设立专属敬老频道,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养老服务体系。
智能服务助老年人
跨越“数字鸿沟”
线下服务注重区域间的均等化,线上服务更需关注如何弥补银发人群的“数字鸿沟”。
对此,北京农商银行加强推进手机银行、自助渠道等系统的适老化改造升级工作,目前已经形成基础的关怀版本,并推出智能语音模式,实现语音录入与语音播报功能。
如线上渠道增加医疗板块和养老金融内容,在智能柜员机、自助终端等实物领取机上推出养老助残卡相关功能,“凤凰智付”接入18个线上综合养老服务平台,支持受理金融账户、养老积分、养老券,有效解决了老人护理补贴、养老券消费场景不足的诉求。
“对于部分老年人因行动不便无法前往银行网点办理业务的困扰,我行推出视频银行,解决传统上门核实流程中地域限制等制约因素。”北京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视频银行上线委托代办信息核实、凭证激活、密码重置等功能,无需注册即可通过手机银行发起与客服人员的实时视频通话,借助科技手段有效识别客户身份,提供在线激活、挂失委托代办等服务,有效解决行动不便老年人居家办理业务难题,提升老年客户移动金融服务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金色时光”品牌
暖身“夕阳红”
“作为一家扎根首都72年的‘高龄’银行,在北京农商银行个人客户中老年客群占比很高。”北京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此,该行创新打造“金色时光”金融产品与服务品牌,切实满足老年客户群注重存款安全保障、收益稳定、资金使用灵活等金融需求。
自2016年起,北京农商银行连续7年开展“金色时光社区行”宣传活动,惠及北京市300余家街道、6000余家社区,持续推动养老金融服务深入基层、深入社区,重点针对老年客群开展金融安全知识普及与金融风险提示,帮助老年客户掌握更丰富的金融知识,不断提升防范诈骗风险意识。
同时,该行构建起网络社群宣传体系,将网络社群打造成集养老助残卡福利宣传、特色金融服务宣传、金融知识普及等为一体的特色化线上交流平台,累计举办“金色时光社区行”宣传活动超4.37万场。
下一步,北京农商银行将坚持扎根北京、金融为民,持续打磨养老金融服务体系,着力提升智慧养老服务能力,为老年客户提供更有深度、更有温度的金融服务,为做好“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