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田耿文
“保险+期货”自试点项目开展以来,保障品种不断丰富、规模不断扩大、模式不断创新、覆盖地域不断拓宽,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认可和支持。同时,“保险+期货”已连续第八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成为金融服务“三农”的闪亮名片,在服务“三农”、保障农民收入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山东栖霞是烟台苹果的主产区,种植面积约100万亩,年产量200多万吨,是名符其实的苹果之都。然而,由于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种植户收益无法得到保证。如何保证苹果既丰产又丰收,是广大果农在苹果种植中面临的切实问题。
去年8月份,山东省农业农村厅联合郑州商品交易所、中华财险山东分公司,共同推出苹果“保险+期货”项目,形成财政、金融协同支农的合力,为烟台苹果产业搭建风险防范屏障。
中华财险栖霞支公司承保6500亩苹果,为17家种植户提供价值1.19亿元风险保障。种植户每亩只需缴纳保费100元,其余由郑州商品交易所、地方财政补贴。项目最终结项时,赔付金额达到1167万余元,切实发挥了保险保“价”护航、惠农增收的作用。
“过去我们卖苹果,价格只能随行就市,遇上价格大跌就会损失惨重。现在有这个‘保险+期货’,价格都提前约定好了,不用再担心价格下跌。”家住栖霞市西城镇马疃村的果农老张高兴地说,“去年我投保50亩苹果,虽然遇上价格下跌,但因为我上了中华财险‘保险+期货’,最终获得保险赔偿89836元。”
“现在投保的果农越来越多,果农对于‘保险+期货’的认可度大大提高了。”中华财险栖霞支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该支公司继续承办10400亩苹果的目标价格保险项目,提供风险保障1.91亿元。
经过多年实践,“保险+期货”试点项目覆盖面在全国范围持续扩大,保障规模、覆盖品种、服务农户的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据期货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保险+期货”累计保障农产品现货总价值1346.04亿元,覆盖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224个县的18个农业品种,服务农户538.7万次,参保主体自缴保费20.44亿元,自缴保费赔付率219.81%。
同时,在“保险+期货”项目带动下,逐步形成一批期货和乡村产业的示范区。比如黑龙江的海龙大豆、新疆麦盖提红枣、山东烟台苹果等,多年来一直是连续试点项目,在保证农民收入基础上,通过“保险+期货”模式的创新推动,期货服务当地发展初具规模。
另外,在“保险+期货”运行过程中,地方政府主导作用不断增强,政府、农户、期货交易所、期货公司等多方共担的保费结构逐渐形成,已有多个省份针对“保险+期货”制定专门政策,支持文件或安排专项支持资金,2022年至2023年政府财政补贴占总保费的37.35%。
值得关注的是,“保险+期货”尽管前景良好,发展空间巨大,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堵点。未来,“保险+期货”怎样进一步提升服务中小农户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是亟待探索和解决的课题。
对此,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朱俊生表示,应该把“保险+期货”定位为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重要的市场化工具,并建议推动“保险+期货”逐渐纳入中央支持的政策性保险体系。
朱俊生表示,对期货机构来讲,还需要提升市场对冲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