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风险管理工具,农业保险对保护我国粮食安全以及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止损减损以及防范产业风险、保障农民权益等方面都发挥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在近日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保险的市场份额不断增强,覆盖面和渗透率持续提升,其保障程度不断增加,日益成为广大农民应对农业风险灾害挑战的坚实后盾和依靠。特别是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据全国农业保险数据信息系统统计,2022年我国农业保险为1.67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5.46万亿元,实现农业保险保费规模1192亿元,同比增长23%。这也说明,农业保险在农业风险管理中的地位更加重要。
但也要认识到,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短板。比如,除三大主粮之外,大宗农产品的总体保障水平仍然较低、理赔还不够规范、地区不平衡的问题明显存在等,这与高质量建设农业强国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亟须补齐短板。
为此,保险行业及相关领域尚需继续努力,将我国农业保险事业做大做强,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夯实国家安全基础。
要进一步发挥好农业保险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需要在顶层设计上发力,政府各部门要协同发力,推动财政投入的支持力度,不断健全农业保险制度体系。在此基础上,按照统一标准、协同推进、数据共享的原则,加快打造全国农业保险数据信息平台建设,推动中央和省两级农业保险数据化平台的建设,加快农业保险数据信息系统的统筹和共享。
与此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提标增品扩面,继续扩大粮食高保障险种的覆盖率。如从产粮大县向产粮大户覆盖,提高大豆油料作物和生猪等主要的肉食保险保障水平,让更多农产品优质品种纳入到政策性农业保险中。
创新在农业保险中的运用也至关重要。为适应“农业保险+”的实际需求,探索更多运用“保险+期货”“保险+信贷”“保险+担保”等产品创新模式。尤其是针对越来越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适应其新的发展要求,开发出更多有针对性的农业保险产品,并提供线上线下融合的新场景。以此有效帮助农民抵御自然灾害,也进一步提高种粮农民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科技的创新应用是提升农业保险服务能力和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核心驱动力。为此,需要加大农业保险科技投入,用科技力量护航农业保险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农户架起更具科技含量的农业保险“防护网”。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构建专业大灾风险分散机制也是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
随着农业保险的不断发展,规模逐步扩大,行业也会逐渐累积起高额风险。这需要各相关部门未雨绸缪,及早在农业保险机制方面构筑“防护堤”,加快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体系,以确保进一步发挥好农业保险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促进农业风险管理逐步走向良好的发展态势。
本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