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已过,春节将至,金融机构的开门红正如火如荼,银行也不例外。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相较往年银行在11月乃至10月就启动开门红大会甚至规划方案,今年银行的开门红启动会普遍稍晚,不少银行分行层面表示在12月中下旬才召开开门红大会,还有部分分支机构表示至今未开全员大会,只下达了文件。
从信贷层面来看,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多位银行信贷业务人士处获悉,开门红期间额度十分充裕,营销方面的优惠也较多,但整体任务指标压力依旧较大。某大行二级分行信贷业务人士则对记者反馈相对去年开门红指标的增幅情况,今年的指标增幅整体有所下降,相对于往年着重冲刺规模,今年更加注重信贷质量,且越发强调场景的深耕。
对于2022年的信贷开门红,多位券商分析师给出了乐观预期。东亚前海证券分析师王刚指出,在降准释放长期资金、资本补充提速等因素共振下,2022年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扩张增速可期,制造业、普惠小微和绿色信贷仍为稳信贷重要支点。
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于银行一线业务层面摸底情况来看,这一预测整体符合今年开门红信贷投放趋势。
一线感受:“没那么折腾了”
对银行一线业务人士来说,开门红是每年压力最大的时点,华北某大行信贷业务人士指出,开门红的压力每年都存在,但是今年明显感觉“没那么折腾了”,更多寻求质量。
他指出,尤其对基层行来说,对于开门红的指标冲刺可以说是极速冷却,虽然还有热度,但热度明显不高了。对于背后原因,该人士指出,对于基层来说,大家逐渐意识到开门红的指标依靠个人已经很难完成,必须是依托于整个银行体系进行营销。现阶段银行的开门红比拼,更多比的是银行整体的产品、服务与营销,且线上化、数字化营销在今年的占比越发重要。
华南一大行一级分行信贷业务人士指出,省行层面指标的压力还是很大,省行主要是将指标下达到各个分支行,但各个分支行如何落实看基层行自己的把控。“在省行层面反而更焦虑,每年都觉得指标完不成,但最终都可以完成。”他表示。
此外,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中也获悉,随着银行产品数字化程度的提升,随之而来数字化营销也渐成主流,在线流量的获取已成为银行“开门红”的关键。
前述大行人士指出,到目前为止,从各个支行反馈情况看,线下对公业务主要还是做老客户的续贷业务,新客户相较去年较少。近年来银行对本地的存量客户已经挖掘的差不多了,近两年宏观经济环境压力较大,新的优质企业客户十分有限,银行依靠传统线下作业方式挖掘新客户很难,因此线上渠道越来越重要。
从21世纪经济报道获得的该分行2022年开门红活动方案来看,其考核指标体系主要分为全量金融资产(AUM)、全量客户融资(FPA)、全量客户和全量收入四个综合维度指标和十四个具体业务维度的指标。从综合纬度指标来看,前述业务人士表示最难完成的是收入指标,中收压力很大,其次就是客户指标,新客户挖掘很难。
但得益于银行近年来对线上渠道的布局,也为银行信贷业务在2022年的持续增长释放了空间,普惠业务就是其中之一。
前述人士指出,今年开门红普惠业务增量指标在15%左右,且有信心完成目标。在过去两年普惠业务高速增长扩张之下,2022年银行依旧对普惠业务维持高预期的原因何在?
该人士对此表示,今年该分行将普惠业务从公司业务中分离出去,对普惠业务进行单独考核。指标层面虽然提高了15%左右,但不再像是去年那么绝对的硬性要求。完成目标的底气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拓宽了线上获客,对于拓展新客源很有帮助。二是今年调高了普惠贷款金额的上限。“去年总行层面对普惠贷款金额上线设定为2000万,但省行出于审慎等方面考虑要求辖区内普惠贷款上限为1000万元,而今年接到通知普惠贷款上限为3000万元。额度的放开可以快速做大很多客户存量,增速也会随之增加。”他表示。
他进一步指出,目前已经对接上了不少存量普惠客户,该地区偏好制造业企业,且制造业企业为主要普惠客户,用款需求普遍较大,实际上1000万额度不能满足其用款需求。因此这一轮提额对全年普惠业务的开展是一个利好。
但从风控逻辑上看,该地区大行对普惠业务仍持谨慎乐观态度,对大企业则持乐观谨慎态度。“对普惠之所以要谨慎乐观,是因为只要风控不严格,银行就能轻松完成指标,但实际上中小企业很难抵御风险。对大公司乐观谨慎,是因为其体量足够大,只要不涉及夕阳产业,一般就没问题,银行还是偏好大企业。”
房地产之后,水流何处
从信贷投放方向来看,以往房地产占比较大,而伴随着房地产行业的降杠杆,不少银行仍需压降房地产贷款规模,水流何处成为关注重点。
前述某大行信贷业务人士指出,近期发改委披露2022年专项债重点用于交通基础设施、能源、生态环保、城乡冷链等物流基础设施、国家重大战略项目等九大方向,银行整体信贷投放还是与政策导向相一致。而针对房地产,该人士指出,大行对房企表内信贷风控整体把控较好,需要关注的是表外非标和代销理财,尤其近年代销理财成为一种趋势,对银行来说一方面贡献了中收,另一方面也消解了信贷风险,还为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有三重好处。
此外,该人士指出,在房地产降杠杆的趋势下,信贷水流势必减少,从当前开门红的指标来看,科技金融和绿色金融有较大空间。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得的某大行分行开门红方案,在其十四项业务条线的指标中,放在首两位的是科技金融和绿色金融,其指标增幅较去年同期在25%左右。
据该行业务人士介绍,科技金融主要是针对“专精特新”企业,绿色金融则是响应近年的“双碳”目标,这两项业务是今年首次提到这么重要的位置上。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某股份行绿色金融事业部负责人口中获悉,该行2021年绿色金融业务规模增速超50%,预计2022年业务增速将继续维持50%以上的增幅。
华南某大行人士也指出,绿色金融和科技金融去年以来地位显著提升,从银行的KPI考核来看,政策的丰富直接影响考核指标的丰富程度,今年针对绿金和“专精特新”企业的产品和考核指标也在开门红期间有所体现。
虽然绿色金融与科技金融站上风口,2022年预计将获得更多信贷支持,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因为领域较新,尤其对绿色金融缺乏统一的认识和明确的准入口径,因此银行操作层面还是有一定“水分”。
某大行绿色金融业务人士指出,有些中小银行对绿色金融、科技金融等新事物的认识还停留在简单的把之前贷款再次细化分类的层面,能归到绿色金融的就归到绿色金融,能归到科技就归科技,这样的数据变化必然有水分,真正的绿色金融和科技金融市场空间目前存疑。
“虽然现在行业也在探讨中,口径较严的银行还是会考虑多维度数据,例如是不是真的给节能减排提供原材料,提供设备等,但不少银行口径较松,比如某区域城商行,在统计绿色信贷的时候只要参与节能减排工程就算绿色信贷,压根不深究企业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这种简单的统计口径变化,必然会导致绿金水分很大。且不利于真正的绿色金融业务发展。”
他进一步指出。“现在的绿色金融更多给了企业获得低成本信贷和减税的理由,银行有责任引导企业进行真正的绿色转型,参与节能减排之中,而非简单进行数字和报表游戏。”
利率限时优惠,经营贷现松动
整体来看,虽然中收对当前银行盈利贡献占比越来越大,但对大多数银行来说,存贷款利差仍是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因而贷款业务一直是银行开门红的主战场之一。在贷款大战中,利率下浮是银行争抢客户和业务的主要手段。营销力度最大的也最常见的产品主要为信用贷、房屋抵押贷和经营贷。
据21是经济报道记者了解,从银行的线上营销情况看,股份行和成农商行在利率上给出的优惠更多。如招商银行信用贷拳头产品闪电贷,给出了2022年1月7日至2022年1月31日通过领取利率优惠券,最低4.05%的优惠年利率,而在其非活动期间,其闪电贷利率核定通常根据资质在6%-12%左右。
一位招行个贷业务经理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开门红给出的利率基本是底价,尤其是个人信用贷,目前线上化智能化程度很高,利率核定基本都是系统自动判定,因此优惠券最高减免2个点的力度还是比较大,有用款需求的客户一般都推荐在开门红期间办理。
此外,记者还在平安银行手机银行上浏览到其1月8日开始的财神节促销活动,也有针对贷款利率的诸如最高5180元利息券、最高减免四期利率券等优惠活动。
深圳某贷款中介告诉记者,每年开门红也是贷款中介生意最红火的时点之一,开门红是银行贷款最为宽松的窗口期,审核宽松,额度宽松,利息优惠是常规操作。他具体表示,通常开门红期间信用评分降低,风控等级也有所降低,只要征信问题不大,通常年前被拒过的客户,可尝试在“开门红”期间再次申请,有一定概率可以审批通过。
另一贷款中介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其主要操作房抵贷,今年银行也有冲刺开门红的优惠,经营贷去年初受监管影响,一度出现收紧,但开门红期间也有所放松。具体来看,利率方面大多数银行都可以给到最低3.85%,部分银行最长可以做到30年,且二押也有部分银行可以做到3.85%,只是贷款年限相应缩短。
“从硬性条件来看,经营贷对用户资质的要求并未放松,如还是要求公司注册一年以上,或持股半年以上,但从银行审批层面看,确实有所放松,年前一些卡的较严不过审的,这个阶段也有大概率过审。我们目前也鼓励客户做贷转,3.85%的利率相较现在的房贷利率还是很有吸引力,不少客户近期在办理相关业务。”他表示。
12:24 | 上交所与三大石油石化集团联合举办... |
12:22 | 复洁环保增资控股普霖科技 节能装... |
11:09 | 主业回暖副业成长 湘佳股份拟分派... |
11:03 | 光伏制造新标发布 金科环境助力光... |
10:42 | 平安养老险董事长甘为民:20年来公... |
10:39 | 今年前三季度小微企业享受税费减免... |
10:35 | 第三届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官高峰论... |
10:32 | 中国平安乡村振兴调研暨“百场助农... |
09:25 | 陆金所控股:任命朱培卿等担任董事 |
09:20 | 中国人保举办巨灾保险论坛暨巨灾风... |
00:05 | 东方电缆:海陆业务齐头并进频获大... |
00:05 | 多公司闲置土地被收储 持续盘活存...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