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潇
步入9月份,国央企改革动作不断,涌现出一系列颇受市场关注的整合重组案例。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国央企整合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关键举措,旨在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通过行业内整合,聚焦主业,形成协同效应,减少无序竞争,有助于实现规模、资源和创新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强做大国有资本。
国央企改革动作不断
具体来看,9月1日晚,保变电气发布公告称,接到控股股东中国兵器装备集团通知,为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推进专业化整合,提升输变电装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正在与中国电气装备集团进行输变电装备业务的整合事宜,本次整合或将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发生变更。
9月2日,中国船舶公告与中国重工签署了《吸收合并意向协议》,公司拟通过向中国重工全体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
数据显示,两家公司停牌前市值均超过千亿元,这也是近十年A股资本市场最大规模的并购交易。
此外,两家公司均为中国船舶集团下属,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这意味着中国船舶集团内部解决同业竞争问题的进程加速,有望持续提升未来经营效益提升。
此后,9月5日,国泰君安公告称,正在筹划向海通证券全体A+H股换股股东发行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海通证券并发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资金。
对此,天风证券在研报中表示,新主体有望实现强强联合,实现“1+1>2”的效果。同时,行业同业竞争减少,利润边际有望改善,也对券商行业后续发展带来积极示范意义,为后续打造更多优质头部机构打开空间。
9月6日,西域旅游宣布,新疆文旅投将成为公司控股股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将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9月8日,盐湖股份宣布,公司实际控制人青海省政府国资委、控股股东青海国投与中国五矿拟共同组建中国盐湖集团。若本次转让实施完成,公司控股股东将由青海国投变更为中国盐湖集团,公司实控人将由青海省政府国资委变更为中国五矿。
“整体来看,近期的合并以及整合一般为行业内的整合,这也一般是以规模为目标的整合,整合后两家企业可以合并同类项的方式来合并成本,减少重复建设和行业内竞争,与此同时,也能通过业务整合来提高规模效应。”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也可以减少行业内卷,提高行业的集中度。
中央企业累计完成28组50家企业重组整合
今年以来,国有企业整合重组事件持续提升,除了上述公司外,年内已有中钨高新、广晟有色、宝钢股份等多家公司推进并购重组,主要形式有股权收购以及系统内无偿划转股权等。
例如,今年1月份,广晟有色公告称,由于中国稀土集团拟通过国有股权划转方式取得其控股股东广东稀土集团100%股权,广晟有色实控人将发生变更。
此外,华润集团3月份宣布,斥资117亿元投资并购获得长电科技的实控权。此次整合重组,长电科技将与华润旗下半导体企业华润微产生业务协同,华润对半导体产业的布局将进一步深化。
今年7月份,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王宏志曾透露,新时代以来,中央企业已累计完成28组50家企业重组整合,新组建和接收央企15家;大力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体系化布局,202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速达到32%,营业收入首次超过10万亿元,国有经济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控制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新赛道新优势加速形成。
“央企整合提速对于国有资本做大做强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国有资本的运营效率和效益,推动国有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通过整合,可以集中优势资源,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企业集团,提升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国有经济的整体实力和影响力。”田利辉表示。
展望未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近日在采访中表示,结合“十四五”规划的深入落实和“十五五”规划的谋划实施,以市场化方式推动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和前瞻性布局,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广领域统筹配置国有资本,有力推动“三个集中”,即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编辑 上官梦露)
00:05 | 名酒效应逐渐凸显 古井贡酒全国化... |
00:05 | 中国家电出口连续18个月同比正增长... |
00:05 | 走进奥迪威:探寻国产传感器企业突... |
00:05 | 德赛西威定增扩产 全力加码智能驾... |
00:05 | 固态电池产业化提速 多家产业链公... |
00:05 | 顺丰控股不断提升经营韧性 同步做... |
00:05 | 长江电力业绩与股价齐升 进一步扩... |
00:05 | “两船”重组预案出炉 交易金额超... |
00:05 | 九州通大力推进“三新两化”战略 ... |
00:05 | 直击沪市半导体行业集体路演:需求... |
00:05 | 职业道德应成为券商用人“硬指标” |
00:05 | 最新社融数据释放了哪些积极信号?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