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九游会·J9 > 公司产业 > 上市公司 > 正文

上市公司ESG实践立足本土 创新推动绿色发展

2023-01-06 04:00  来源:证券时报网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自2004年联合国正式提出ESG(环境、社会、治理)理念以来,在各界积极参与和推动下,ESG已成为全球重要的投资策略及公司评价标准。相较于传统的评价上市公司标准,ESG更关注企业在环境、社会、治理方面的绩效,而非仅仅注重企业的财务指标——这既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与新发展理念高度契合,有望成为我国达成双碳目标,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有力抓手。在此背景下,证券时报·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全面总结过去一年我国ESG的发展,推出《2022年中国ESG发展综述》,此篇为上市公司篇。

    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杨霞

    上市公司是国民经济的“基本盘”,也是践行ESG的核心责任主体。上市公司积极推动ESG实践,一是响应双碳、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国家战略;二是满足政府和监管机构需求。在多方因素合力作用下,上市公司ESG实践和信息披露水平明显提高。截至2022年12月末,1472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了2021年的ESG报告,披露数量和披露率均创下历史新高。本文重点梳理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现状及特点、对ESG管理的认知及实践动因,同时总结和分享部分优秀的实践案例,为上市公司开展ESG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ESG信披:

    头部企业担当领头雁

    目前国内上市公司主要通过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和ESG报告等方式对外披露ESG实践情况(下文统称为ESG报告)。公开数据显示,近年来单独发布ESG报告的A股上市公司数量快速增加。截至2022年12月末,1472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1年的ESG报告,较前一年增加351家;披露率增至30.86%,较前一年提升近4个百分点。公司数量和披露率均创下历史新高,表明上市公司对ESG的重视程度显著提高。综合来看,单独发布ESG报告的公司具备以下特点:

    第一,沪市公司披露率相对较高。从上市地点来看,沪市上市公司ESG报告披露率相对更高,879家公司发布ESG报告,占比达42.65%,较深市的披露率高约20个百分点。究其原因,一是上交所主板公司占比高,与创业板和科创板相比,存在规模大、时间长、国企数量多等特点,其披露率优势显著;二是上交所科创板的披露率优于深交所创业板。作为“硬科技”典型代表,上交所在科创板成立时就对ESG信息披露提出强制性要求。2022年所有科创板公司专节披露上一年的ESG信息,逾百家公司单独发布ESG报告,其披露率为26%,高于创业板近13个百分点。

    第二,金融业ESG信披力度遥遥领先。分行业看,金融行业发布ESG报告的公司数量、披露率均位居首位,ESG披露力度与强度遥遥领先。此外,钢铁、交通运输、房地产、采掘等传统行业披露率相对居前,而医药生物、电子、通信、计算机、汽车等行业的披露率则处于中下游水准。这和行业特点相关,钢铁、运输等行业属于国家重点减排行业,监管层对其信息披露有严格要求。金融业是推动国内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引导资金流向环保低碳行业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去年6月银保监会发文明确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应当有效识别、检测、防控业务活动中的ESG风险。

    第三,国企成为ESG实践的先锋模范。国企ESG信息披露率优势明显,其中央企的披露率近64%,较2020年提升10个百分点,地方国有企业披露率升至43%。相比之下,民营企业的披露率仅有21%左右,和国企相比差距较大。

    根据国资委要求,央企将在2023年实现ESG报告“全覆盖”。国企高度重视ESG实践工作,在ESG战略、组织架构、管理体系等方面都有明确规划。国务院国资委发布报告显示,2022年央企上市公司中,近三分之一在董事会设立ESG领导机构,超过六成公司明确ESG战略规划相关要求、确立ESG主管部门并制定相关制度。

    第四,头部企业担当ESG信息披露领头雁。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末,市值超千亿元的128家上市公司2021年ESG报告披露率超过90%,其中市值超过5000亿元的16家公司全部发布了独立的2021年ESG报告。市值低于百亿的公司ESG披露率低于50%,50亿元以下的上市公司披露率不到20%。

    究其原因,大企业更有实力和动力开展ESG工作。ESG管理体系建设需要资金、人才与技术等资源的投入,短期内将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而大企业具备更强的资源支持和内部动员能力。此外,不少大企业涉足海外业务,对其ESG信息有明确要求,也是披露率高的原因之一。

    第五,盈利与ESG报告披露率呈“U”字型。从盈利分布来看,统计2021年盈利及亏损10亿元以内公司发现,盈利水平越高,披露率越高,其中净利润超过100亿元的78家公司披露率达到100%,净利润50亿元以内的公司披露率30.33%,亏损10亿元以内的披露率降至16.47%。

    亏损金额超过10亿元的公司,披露率不降反升。数据显示,亏损10亿元至50亿元的上市公司ESG信披率为34.41%,亏损超50亿元的20家公司ESG报告披露率达到80%。一般来说,亏损金额超过10亿元的公司大多是规模较大的国企或央企,其信披水平本身具备明显的优势。

    ESG实践:

    双碳和共同富裕合力驱动

    ESG报告是上市公司展示实践水平的重要方式,但部分公司对其认知仅停留在报告编写方面,选择性地披露对自己有利的信息,导致信息披露不完整,核心数据披露不足。为了更全面了解企业ESG工作的现实情况,我们开展了问卷调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第一,ESG理念获得九成公司认可。从上市公司对ESG认知现状来看,90%以上企业表示对ESG理念有所了解,超过七成公司表示主动了解ESG相关概念和工作。

    在ESG理念三大支柱重要性排序方面,受访者认为公司治理最为重要,其次是环境和社会责任。公司治理层面,有超过九成的企业选择董事会结构和监督,其它重视度较高的依次是股东结构和权益、审计政策和信息披露、商业道德和反腐败等。这表明上市公司积极响应监管层要求,重视董事会日常运作的透明和规范性。

    环境维度中最重要的指标依次是污染和废弃物处理、碳排放、能源消耗,反映了在国家高质量发展和双碳政策引导下,上市公司对节能减排和提质增效的重视程度较高。

    社会责任维度关注度最高的前三项依次是产品安全和质量、人才培养和发展、员工管理和福利。这和上市公司日常经营密切相关,产品安全和质量是企业生存的生命线,人才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动力源。

    第二,顶层设计架构决定ESG治理水平。受访公司普遍认为,管理层的重视程度是ESG工作开展的重要条件,企业的顶层设计架构决定了ESG治理水平。

    具体来看,关于ESG发展战略和规划方面,调查结果显示,仅有三成左右的公司设置了ESG相关战略和目标,并成立专项事务部门,将ESG管理绩效纳入到日常经营目标中。超两成受访者所在上市公司已搭建ESG工作机制并披露ESG报告。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约一半的受访上市公司仍未制定与ESG相关规划,说明国内企业的ESG实践还在起步阶段,缺乏完整的战略目标和行动规划。

    第三,国家战略加速ESG实践进程。关于ESG实践的动因方面,84%的受访者认为,中国ESG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回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82%的受访者选择了“在碳中和、共同富裕等国家战略背景下,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动了ESG实践。”仅有四成左右的受访公司认为,是国内外投资机构驱动其ESG实践。这和实际情况相符,目前国内ESG投资规模虽然快速增长,但占机构管理规模的比重较小,对上市公司影响力相对有限。

    此外,关于上市公司发布独立ESG报告的动因,超过四成企业认为,披露ESG报告是提升企业声誉和获得国际投资者关注的重要途径,希望通过主动发布报告提升相关评级或评分。

    总体来看,上市公司ESG工作尚处在起步阶段,管理层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只有极少数公司建立了完善的顶层设计架构和具体实施方案及目标,部分企业甚至认为ESG实践增大了成本支出。企业ESG实践的主要目的一是为了满足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推动双碳、共同富裕等目标;其次是为了提升品牌形象和吸引投资者关注,满足机构投资者的需求。

    典型案例:

    特色化创新推动绿色发展

    ESG理念在国内发展时间不长,但不少上市公司已提早开展工作,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部分企业将ESG理念充分融入到日常经营生产,立足本土化实践,在回应国际标准的同时,展现出独有的特色,为其他公司开展ESG工作提供有益借鉴。本文梳理了部分优秀案例,其实践特色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ESG实践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在访谈过程中,一些企业认为ESG实践不仅能满足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还提升了公司管理水平。TCL科技认为,企业的ESG实践有助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公司自2008年发布首份ESG报告持续至今,已建立了完整的指标体系,在增强企业信披透明度的同时,也提升了企业监测、管理各项绩效的能力,提升了企业生产运营效率。

    中集集团将ESG报告视为提升公司管理水平的重要工具,遵循“以报告促管理”的工作方针,推动ESG管理与公司经营管理体系的融合,推动ESG管理纳入各职能管理条线中。此外,中集集团还将ESG绩效纳入到系统考核体系,用完善的考核机制监管企业落实社会责任。

    第二,绿色工厂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绿色制造是工业发展转型的重要方式,近年来灯塔工厂、零碳工厂、绿色工厂的兴起即是其典型代表。以新能源龙头公司宁德时代为例,公司高度重视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节能减碳,旗下两座工厂成为绿色工厂的典范,其中之一是2021年9月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全球“灯塔工厂”的宁德工厂,是全球首个获此认可的电池工厂;另一座是2021年实现碳中和的宜宾工厂。宁德时代表示,公司ESG实践对行业产生了积极影响,除了改善自身ESG绩效之外,还对上下游产业链开展交流、培训和摸底盘查,加速了相关企业的ESG实践。

    新能源公司格林美开启“绿色工厂”向低碳园区升级的新篇章。2021年6月公司先后在无锡和荆门开工建设低碳产业示范园,此外公司以武汉园区为试点,开展近零碳排放的园区建设工作,打造湖北省近零碳排放试点示范工程。

    除了上述两家典型企业之外,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通过转型绿色工厂、零碳工厂,推动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据工信部数据统计,2021年认定绿色工厂662家、绿色设计产品989种、绿色工业园区52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07家。

    第三,技术升级改造助力节能环保。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参与主体,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主要通过技术升级改造和创新等实现绿色生产。以锦州港为例,公司积极推进低碳经济,具体措施包括投资1100万元实施电力改造项目,实现了节能降费;同时为了减少大气污染,公司投资600余万元对锅炉进行改造,较大程度减少了大气污染。此外,公司推动运输车辆更换为新能源车降低碳排放,将港内柴油车更换为天然气车,还以零首付的创新方式交付多家口岸物流车队经营。

    第四,顶层架构设计保驾护航。完善的ESG管理体系是相关工作重要基础,需要董事会层面重视,建立自上而下的组织架构。国内已有部分上市公司走在前列,中集集团建立了董事会领导下的ESG冶理架构,明确董事会战略委员会负责ESG工作,并持续完善内部相关制度、流程和信息系统。宁德时代也建立了自上而下的ESG管理架构,公司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由5名体系联席总裁担任委员,委员会享有监察和决策权,执行层由各部门管理层组成,同时ESG绩效指标与执行层部门绩效挂钩,确保ESG战略高效落实。通威股份2021年从董事会层面下设能源管理委员会,负责碳排放、碳减排以及ESG的管理。医疗器械龙头迈瑞医疗也注重自上而下开展ESG工作,并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战略性目标之一。2021年公司将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升级为董事会战略与社会责任委员会,设置ESG执行委员会,具体制定社会责任战略规划、目标,同时组建治理架构推动项目落地实施。

    第五,积极践行ESG助力共同富裕。企业积极参加公益活动,通过经济、物资和技术援助促进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发展。值得一提的是,不少企业结合自身产品或技术优势,在社会公益实践方面进行积极创新。TCL科技通过“科技+公益”的创新模式,借助科技优势为公益慈善赋能,用科技力量实现公益价值最大化。例如,TCL公益基金会联合TCL工业研究院,发起A.I.回家项目,借助人工语音技术,用声音模拟父母声音为留守儿童讲述成长故事;发起TCL光伏阳光校园,向乡村学校捐赠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并将发电收益捐赠学校用于学校建设及学生资助;建设TCL公益智慧教室,打造多媒体智慧教室,实现“城乡”传递课堂,以科技力量促进教育公平。

    长期来看,ESG实践不仅满足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还在一定程度提升了公司的管理水平,有利于公司长期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国内ESG实践仍处于起步阶段,ESG概念缺乏统一、明确的定义边界,相关工作并未系统性展开,不少公司对其认知还停留在报告编制层面。二是缺乏统一的披露体系和评价标准。现行国内外ESG标准较多,企业进行体系选择时难以准确定位,满足所有体系的要求。三是目前ESG评价体系中以西方企业发展价值为主导,急需符合中国特色企业ESG评价体系来指导企业可持续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也有企业表达了不同的意见。一些公司认同ESG是一种长期战略,但需要结合自身发展阶段和特点开展相关工作。有受访公司认为,从制造业的角度来看,当公司规模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能提升对ESG理念的重视程度。对于部分仍在成长中的企业,需要一定时间提升认知和实践水平,强制披露可能带来不利影响。

    (本文数据来源:Wind、证券时报)

九游会·J9 - 中国官方网站 | 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