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奕萱 见习记者 邬霁霞
1月4日晚间,康强电子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董事长叶骥出具的《关于本人亲属买卖股票构成短线交易的情况及致歉说明》,知悉叶骥配偶张莹于2022年12月14日至2022年12月16日期间通过集中竞价的方式买卖公司股票,构成了短线交易。
据康强电子上述公告显示,叶骥事先并不知晓其配偶张莹证券账户交易公司股票的相关情况,交易前后亦未告知其公司经营情况或其他内幕信息。张莹买卖公司股票行为均为其本人对二级市场交易情况的独立判断而做出的决定,不存在利用内幕信息交易谋求利益的情形。叶骥及张莹已深刻认识到本次短线交易的严重性,并为此致歉。同时,张莹已将本次短线交易所得收益根据《证券法》规定上交公司。
上市公司高管及亲属涉及短线交易并非个例。《证券日报》记者通过choice金融终端统计,2022年沪深北市场有超200家公司发布公告自述重要股东、董监高等核心人员及其亲属出现短线交易行为。
记者梳理发现,不了解交易规则、误操作等是上市公司解释这些违规交易的主要理由。对此,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认为,上市公司高管违规交易损害了投资者的权益,更破坏了资本市场的秩序,对于这种行为,不管任何理由都应受到处罚。
柏文喜对记者表示:“相比外部股东,公司高管以及重要股东更具信息优势,为了保障外部股东公平交易的权利,在证券法律体系下,对于高管及重要股东股票交易有诸多额外限制。相关人员对于交易中的禁忌在上市之初就需要明晰,出现‘不了解交易规则’‘误操作’等情况,说明公司内部管控不够到位。上市公司应建立起完善、有效的治理结构以及内控与合规机制,杜绝这种问题的发生。”
至于为何上市公司董监高及重要股东违规交易现象屡屡出现,浙江六和(湖州)律师事务所律师余磊则对记者表示:“主要原因是现阶段相关违法违规成本较低。虽然监管部门针对违规交易行为出台了多个法律法规,但目前对相关违规行为还是通过事后关注、出具警示函、上缴违规交易所得收益等行政处罚为主。”
看懂App财经评论员王赤坤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称:“随着我国证券法律的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条款将更加精准,处罚力度将会逐步加大,有法可依,执法精准,违法成本变高,短线交易、窗口期交易、内幕交易等乱象将大大减少。”
(编辑 张明富 才山丹)